目前分類:電影 (46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室內

#午夜巴黎
#MidnightInParis
#第二三段有雷

 

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

 

小巧但創意十足的故事,充滿著巴黎的浪漫、伍迪艾倫式的詼諧、懷舊的情懷、以及貴古賤今的反思。

 

歌頌舊時代的作家,在最愛的城市裡居然回到過去,遇見了崇拜許久的各方名人。在現實生活中不被認可的作家夢、被嘲諷的懷舊價值觀、和未婚妻在各方面的不和諧,彷彿都在這些邂逅過程中獲得療癒。海明威、畢卡索、高更、香奈兒、還有許多我不是那麼熟的文人雅士,對於熟悉藝文史的人而言應該會是一波波的驚喜。劇中也有很多細微的幽默鏡頭及台詞設定,例如主角驚慌地解釋自己來自另個世界,結果超現實主義畫家達利完全接受。XDD

 

故事最後的轉折很有意思,主角在20年代的心動對象居然更愛文藝復興時代,並且渴望留在那個時空;主角試圖說服她每個時代的人都在緬懷過去,其實又何嘗不是在說自己呢。最後遇見同樣喜歡雨中巴黎的對象是浪漫的結局,巴黎的場景真的讓人完全不會去思考科幻設定的合理性,只會讓人覺得好想去巴黎旅行喔。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尋找小魔女DoReMi
#魔女見習いをさがして
#應該沒有大雷

 

尋找小魔女DoReMi(魔女見習いをさがして)

 

完全沒看過原作,原本只是陪人來看,沒想到卻意外喜歡。

 

當時看過原作的觀眾如今都已成年,如果只是原班人馬繼續上演小魔女的故事,除了懷舊情懷之外不見得能引起太多共鳴;如果演小魔女長大後的故事也可能會讓原作味道盡失,弄巧成拙。然而電影設定的角度非常高明,講了三個「小魔女DoReMi」粉絲相遇相知的故事,讓觀眾一同懷念原作之餘,不同年齡主角的遭遇也容易打動不同世代粉絲的心。

 

這種女性成長的劇情只要拍得不要太差我大概都會買單,何況這部的故事內容雖然單純,但拍得其實不錯。小魔女的粉絲當然無法像小魔女一樣擁有魔力,而且魔法也無法改變人的心意。不過相信魔法的心意本身也是一種魔法,給了他們勇氣去面對過去,追尋未來。最後日本的影視產業和旅遊產業真的是完美結合,包括去過的白川鄉、奈良、京都,以及更多沒去過的地方,看了好想去日本喔嗚嗚。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綠洲

#오아시스

#防雷線下有雷

 

綠洲(오아시스)

 

太震撼的電影,既極端又真實,既遙遠又接近。沒有炫爛的電影技術,只有劇情、角色設定和驚人的演員表現;觀影前我有些精神不濟,但觀影過程卻不感一絲疲累。我看到愛情的純粹,看到自以為是的善意有多麼危險;我反思這些年來自以為眼界打開後,看待任何人的眼光是否真的不帶絲毫歧視。能夠在自己關注的議題上,持續挑戰自己的認知與價值觀,實在是太難得的經驗;人生十大愛片的常駐名單看來要再添一筆。

 

====================================
我是防雷線,人生十大愛片get~
====================================

 

男主角洪宗道剛出獄,除了惡行不斷外,似乎也不懂得人情世故,不知道怎麼樣的言行舉止符合社會規範。很難替他的行為辯駁什麼,畢竟在社會標準裡他就是做錯事,造成別人的麻煩。然而他也和一般人一樣,想接近家人、肯認真工作、希望和受害者家屬認錯(即使並不是他的錯)。據說宗道的設定是輕度智能障礙,這解釋了很多事情;但我們先依據智能「正常」者的狀況建構了社會規範,然後再責怪智能障礙者違反常規,不是很奇怪嗎?就像大部分人的數學能力都OK,所以就訂定一些法律,讓數學能力超差的人不斷觸法同樣荒謬。

 

恭洙又是截然不同的生命狀態,這個社會對於障礙者的想像本就扁平,更不用說難以表達自我的腦麻患者。如果在日常生活遇到,我可能會因為無法理解對方的意思,或擔心無意間惹對方不高興卻不自知,而選擇禮貌性地敬而遠之。然而在電影裡,恭洙其實和我們一樣,渴望被愛、被稱讚,渴望唱歌跳舞,渴望和喜歡的對象甜蜜互動。宗道和恭洙,在世俗眼光中似乎和我毫無共通點的兩個人,其實都跟我如此相像啊。

 

一般人見到恭洙就算不投與異樣眼光,可能也會如我一般敬而遠之;然而當宗道遇上恭洙時,卻看到了別人看不到的另一面。可能他尚未受到主流審美觀汙染,可能他感受到彼此處境的相似性;也可能就像許多愛情的發生一樣沒有理由。而洪宗道雖然強暴了恭洙,但應該也是極少數對她表達明確好感,並願意耐心聽她說話的男人,更帶領她接觸這個世界,讓她打開心防。兩人在化外之地成為彼此的綠洲,簡單而真摯的情感連結太動人了。

 

劇情的發展並不令人意外,那個畫面對於不明就裡的人實在驚恐,而障礙者的情欲卻從來不被看見和聽見。恭洙在警局裡拼命扭動卻無法組織語言,和宗道的默不作聲同樣令人心疼。兩人最後的互動實在是太不平凡(卻又如此平凡)的浪漫,最浪漫的地方在於全世界只有對方知道浪漫的點在哪裡。最後一幕我也很喜歡,在失落之餘仍保有一絲希望;期盼有一天,兩人的靈魂能夠掙脫社會賦予的枷鎖,像那些迷人的蝴蝶一般翩翩飛舞。

 

薛耿求和文素利的表演能量實在驚人,更不簡單的是導演兼編劇李滄東,能夠創作出這樣驚人的作品,真心佩服。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在末路之境》大倉忠義婚後偷吃,徵信社學弟成田凌要他以身體來交換守密!? | manfashion這樣變型男

#愛在末路之境
#成田凌 #大倉忠義 #BL
#可能有一些雷
 

愛在末路之境

 

兩個截然不同的靈魂,碰撞出一段奇特且激情的關係。

 

「當你太愛一個人的時候, 你會失去自我,最終走向崩潰。」恭一的新歡岡村理應不認識今之瀨,講出的台詞卻對於今之瀨描述地如此精準。而今之瀨在片尾海邊對於恭一的形容同樣貼切,對於別人的主動示好從不拒絕,卻在一定的距離之外慢慢觀察、感受對方的愛。今之瀨的癡情、卑微、任性、無安全感,遇上恭一的溫吞、來者不拒、習慣性出軌,導致兩人分分合合,相互依戀又相互折磨。

 

成田凌的憔悴扮相十分符合人設,盯著大倉忠義的眼神太逼人,完全懂那種望著異男忘對象時才會有的癡情與悲傷。大倉忠義在戲裡的樣子比我印象中帥很多,雖然角色實在很渣。兩位演員都有大方的裸露戲及激情床戲,但沒有什麼發糖的甜膩橋段,更多的反而是情感上的糾結與反復不定;四人共桌各藏心事、各懷鬼胎的一場戲,應該是劇裡少數輕鬆有趣的部分吧。然後我始終搞不清楚恭一對於今之瀨的情感,但畢竟連他自己也搞不清楚吧。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像裡可能有4 個人、大家坐著、表格和室內

 

#同學麥娜斯
#應該沒有大雷

 

同學麥娜斯

 

看完終於明白有些人說這部電影「很異男」的原因了,我的確感受到很明顯的異男視角。男角的苦就是事業不被肯定、夢想屈於現實、經濟情況不佳、還有朝思暮想的女人近在眼前卻不屬於自己。片中的許多笑點或橋段,也都很明顯地符合某種異男的喜好,例如某日本明星、女人的肉體、髒話不離口等。

 

劇裡女角的樣貌也都是從傳統異男的視角去設定,要嘛像是阿月(王彩樺飾)可以讀懂男人心,溫柔嫻淑打理家中一切;要嘛像是阿珍(洪小玲飾),因為懷孕只好結婚;要嘛像是夢中情人麥娜絲(潘慧如飾),但只因為工作性質不符合自己想像就幻滅。添仔身邊的兩個女人更是如此,歇斯底里的元配為了鞏固男人身邊地位甘願委屈,和勾搭丈夫的女秘書攤牌爭吵的橋段彷彿在和八零年代電視劇致敬。

 

當然不是說異男不好,而且這些傳統樣貌的異男心聲同樣需要被聽見、被同理。只是這些年的性別運動都在努力告訴大家,男性樣貌可以很多元,不是一定要逞強、愛面子、難溝通,拒絕展現軟弱;而這部電影所呈現的卻是傳統到不行的性別樣貌,讓我強烈連結到學生時期身處的異男環境,以及那些我曾經強迫自己熟悉、卻總難以融入的異男文化;儘管大家都對我很好。

 

觀影過程其實笑聲不斷(男女皆有),讓人感受到許多觀眾對這部電影的確很有共鳴;不過很多觀眾明顯發出笑聲的點我頂多嘴角略微抽動,巨大的笑點落差讓我在感受到明顯的疏離感。阿堯導演的某些安排我還是滿喜歡的,例如罐頭(納豆飾)認真講解日光夜景實在很好笑,另外阿月完全讀懂閉結講的每句話好令人感動喔。但整體而言這部電影離我的生命狀態太遙遠,又連結到我不愉快的生命經驗,所以我不覺得難看,但也沒有太被打動就是了。

 

結局同樣像是傳統異男文化一樣,不用把事情解釋清楚,一言不合就打架,然後莫名就走向完美的結局;施名帥一男勾兩女和樂融融的畫面根本就是異男的夢幻結局啊。片尾的濁水溪公社地下名曲「卡通手槍」倒是一大驚喜,也是整場電影我最有共鳴的一刻;生活鬱悶只能靠打手槍排解這點倒是不分性向(只分生理構造),舉世皆然啊。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Nov 09 Mon 2020 19:52
  • 孤味

圖像裡可能有3 個人、大家坐著和室內

 

#孤味
#陳淑芳 #孫可芳 #謝盈萱 #徐若瑄

#應該沒有大雷

 

孤味

 

原本以為會是很好哭的電影,但大多時候是會心一笑,以及淡淡地感同身受;只有結尾的幾場戲情緒累積到了,才稍微掉淚。電影氛圍很讓人舒服,我也喜歡它想要探討的主題,以及反映出來的一些社會現況,尤其是性別的部分。不過電影結構有點鬆散,每個角色的支線其實都很有意思,但好像都可以交代得更清楚一點。主線最後的安排還不錯,而且搭配的歌都好好聽,選了老歌再自我吐嘈實在太有哏了。

 

演員陣容相當豪華,其中陳淑芳的表現最為突出,六十幾年演藝生涯累積的能量到了今年大爆發,真的很為她高興。幾個女兒的發揮空間就比較受限,看完我只記得孫可芳一直在生氣,謝盈萱一直在瘋瘋癲癲和哭,徐若瑄一直不耐煩。幾段衝突戲和和解戲其實都很精彩,不過各段落之間會有角色情緒不連貫的情形發生,大概只有陳淑芳的角色情緒轉折有比較完整的舖陳。不過台灣好像很久沒有這種以七、八十歲的年老女性為主角的商業電影了,這點值得大力讚賞的;台灣應該還有很多像陳淑芳這種等級的資深演員,只要體力許可,希望有更多讓他們發揮的空間。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默愛
#Ammonite

#可能有點雷
#SaoirseRonan #KateWinslet

 

默愛(Ammonite)

 

今年唯一的金馬影展就獻給這部了,我居然沒認出Kate Winslet!可能我雖然有看過《王牌冤家》,但對她的印象還停留在《鐵達尼號》吧。兩位影后的表現果然不同凡響,Kate壓抑卻濃烈的眼神非常有感染力,Saoirse Ronan的演出依然靈性十足。兩人擦出的火花精彩,床戲大膽且不突兀。電影節奏順暢,電影畫面和化石研究這個題材我都滿喜歡的。前半部像是《燃燒女子的畫像》或《Call Me By Your Name》的另一個版本 ,後半部的現實面則多了新意;畢竟產生激情不難,但要相互瞭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整體來說《燃燒女子的畫像》給我的悸動感更強,不過能夠看到兩大巨星同場飆戲仍然是相當值得。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像裡可能有3 個人

 

#親愛的房客 #莫子儀 #陳淑芳 #王可元 #是元介

 

親愛的房客

 

集合了一群厲害的演員,把一個原本可能會很灑狗血的故事,用一種內斂的方式展現在觀眾面前。劇情的時序跳接並不難懂,一些懸疑點也並不難猜,也許導演本來就不打算掩藏謎底;如果著重在懸疑解謎的觀眾可能會略嫌清淡。不過角色的情感刻畫相當出色,也帶到一些社會議題,看完之後這些部分倒是沉甸甸地停留在心裡。

 

電影主軸和《誰先愛上他的》有點相似,都是同性伴侶有妻有子的一方過世,獨留活下來的另一方面對一切。不過健一面臨的處境更為現實,在歉疚悔恨之餘還要照顧對方年邁罹病的母親,以及年僅九歲的孩子。莫子儀的演技相當收斂,不過無論是和伴侶相處的幸福、得知對方已婚的憤怒與口不擇言、在山上尋找對方的焦急、持續照顧對方家人的歉疚與關懷都十分到位。最喜歡的兩場戲應該是約砲時慾望與傷痛並存的複雜情緒,以及獲得原諒時釋放情緒的痛哭失聲吧。

 

對方母親死因成謎,無親無故的健一自然成了頭號嫌疑犯;健一對檢察官講的話代表了本片想傳達的訊息:「如果我是女生,先生死後留下來照顧母親和孩子,你們還會對我有相同的懷疑嗎?」後續的審訊與追捕過程似乎都很合理,但從「如果健一是女生」的角度來檢視,還是可以觀察到一些隱微的差別待遇。

 

小孩視角也是本片的一大特色,比起眾人對於同志伴侶的異樣眼光,從小就和兩個把拔玩在一起的悠宇,絲毫不在意父親的另一半也是男生,反而更介意把拔二號有事隱瞞自己。曾有反同人士表示「有血緣關係的孩子才有可能愛他」,事實真是如此嗎?台灣已有300多對生養子女的同志伴侶,加上《小偷家族》類型的無血緣家庭,都證實了血緣並非親子關係的必要條件。

 

陳淑芳不愧是老戲骨,雖然沒有太多戲份,但表現得層次分明,最後一場戲精采至極。王可口真的很可元…我是說王可元真的很可口,這種角色他已經演到得心應手了。不過他好像經常演出大片卻戲份不多(這部已經算多了),好希望能看到他戲份多一點的表現。(徐鈞浩也是!)很高興看到謝瓊煖演出不同角色類型,很想念吳朋奉,沈威年很帥。然後我完全沒認出是元介耶,覺得這個角色太明顯地寫成壞人了,好像就是為了房屋所有權才想搶走小孩;如果他是個好叔叔,只是從他的角度看覺得健一可疑,整部戲就不會那麼善惡分明,感覺會更有層次~。

 

#然後隔壁觀眾可以不要一直發出聲音嗎
#講話很大聲

#還一直用湯匙刮容器

#吃完了就好好收起來不行嗎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也許有雷
#曾敬驊 #陳昊森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擔心被爆雷就趕緊來看。故事發生在那個性別僵化的年代,男女學生的戀愛都是禁忌,「咖仔」之間註定只能苦戀了。懷舊元素很犯規,「這個世界」應該是電影裡我第一個哭點吧。陳昊森的柔和眼神與曾敬驊的劍眉形成強烈對比,兩人的互動讓我投射了太多無論是曾經經歷或從未實現,都無處安放的情感。

 

剪接造成的劇情破碎難以忽略,也讓觀眾只能跟著阿漢的視角,覺得Birdy這個角色為何如此反覆無常,前後不一。但是仔細想想,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也是如此前後不連貫啊,無預警地闖入你的世界,等到你的眼中都是他時,他的眼中卻不再有你;好不容易下定決心遠離,他又像沒事人一樣翩然出現,再度撥動你心跳。所以還是像阿漢那樣一直走吧,走到天涯海角,走到世界各地,走到沒有Birdy的地方,走到沒有下一個Birdy會讓自己愛上的地方,也許會過得比較輕鬆;至於與Birdy再相遇的情節就留在電影當中,Birdy實際上有多愛阿漢就留在其他強者的心得文當中吧。

 

(另外電影裡有個對同志不友善的角色是曲獻平演的,現實生活剛好也是反同政黨「安定力量」去年底競選期間的發言人,真的是黑色幽默耶。)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Toronto Review | Hollywood Reporter

#愛的萬物論
#TheTheoryOfEverything
#應該算無雷

 

愛的萬物論(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平實而動人的一部電影。史蒂芬霍金與潔恩的相識相戀猶如科學與宗教的碰撞,在電影中顯得浪漫而動人。文組出身的潔恩居然可以就霍金高深的物理學理論侃侃而談,足見她的聰明智識,以及對於丈夫志業的投入。不過隨著霍金的病情逐漸加重,潔恩要獨力照護霍金、照顧小孩、承擔家務,再怎麼有能力的人,消耗久了也難免會疲乏;電影把潔恩的辛苦與兩人關係的轉變描繪得非常細膩,即使劇情只是平舖直敘仍然相當好看。兩位主角的表現都相當精采,尤其是Eddie Redmayne不但把漸凍症的病情發展處理得層次分明,更把霍金的幽默、機智與固執生動地呈現在觀眾面前,也因此拿下奧斯卡影帝。要找到一個理論解釋宇宙萬物實在很困難,但是追逐這個目標的意念與過程本身已經足夠美好了;也許感情也是如此?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影評】《惡之畫》藝術能否完全跟現實切割? - 如履的電影筆記

 

#惡之畫 #黃河 #陳永錤
#防雷線下有雷

 

惡之畫

  

大四的時候有國中同學跟我借實驗衣,因為他的畢製影片要用;我帶著實驗衣過去時聽說有個小角色剛好缺演員,於是就首度參與了拍攝演出。那次讓我見識到了拍攝現場的有趣及困難,我第一次拍攝時還把台詞全部唸在嘴巴裡,害全場的人都笑了。在十幾年的持續努力下,他終於拍了人生中的第一部長片,在台北電影節得到很好的迴響,如今居然要上院線了,感動之餘肯定要進戲院支持一下的啊。

 

====================================
我是防雷線,恭喜同學賀喜同學~
====================================

 

觀影時的第一個反應是:導演真的很敢,碰觸了如此敏感的議題,也讓我聯想到很多本來就在思考的問題。一個歌聲動人的歌手如果價值觀跟我不符(例如反同或反墮胎),我還要繼續支持他嗎?一個演技精湛的演員如果曾經利用職權性侵他人,我應該為此抵制他的電影嗎?如果他只是片中的次要演員,我也要為此抵制整部電影嗎?

 

這終究回到一個問題,作者和作品是否能夠(或應該)分開看待?片中民眾怒斥主角許寶清怎麼可以教殺人犯周政廷繪畫,甚至還幫他開畫展;許寶清則不願相信畫出如此傑作的人居然是隨機殺人犯。但事實上無論是片中的周政廷,或是現實許多例子皆證實,「善」與「美」不見得永遠綁在一起,擁有藝術天份的惡人絕不少見。

 

要不要讓這樣的「惡人」發揮藝術天份,則牽涉到更複雜難解的問題;我們對於「惡人」的刑罰目的是懲罰性質、預防再度犯罪、或是安慰受害者及家屬?讓惡人進行藝術創作,或是欣賞惡人的創作,有違反原本的目的嗎?而且善與惡的分界也不是那麼絕對,例如許寶清極力想逃離「惡」,然而「惡」其實也存在他的心中。這麼說並不是要為惡人脫罪,而是要意識到每個人都是善惡並存的個體;一味撇清關係,把「惡」當作他人特質只是一種讓自己心安的逃避心態,無助於解決問題。

 

值得進一步思考的,就是善惡是由人類道德觀所定義,客觀的畫作應無善惡之分;惡人的作品本身也不必然帶有邪惡。不過作品可能引起觀者的善念或惡念,因此所謂的善惡其實還是根基於觀者的心。例如周政廷的畫作引出了許寶清心中的「惡」,不過對於周政廷的弟弟來說,那幅畫可能只代表著童年的回憶。

 

我承認自己就是導演在映後座談中所提到的那種需要「看懂」、習慣用邏輯去思考而非感受的觀眾類型,後半段雖然不至於跟不上或看不懂,但的確一直會疑惑這裡他看到了什麼,為什麼有那種反應;那裡又發生了什麼事,他為什麼要講那句話。因此映後座談和場外談話對我來說幫助很大,幫助我了解導演想要傳達的想法,以及某些細節不需要細究實際發生的事情。

 

片中也帶到了障礙者(聽障、肢障)的議題,然後黃河除了長得帥之外演技也真是驚人,笑容和眼神都很到位啊。最後還是很恭喜導演的首支長片就如此成功,期待你之後的作品,我會默默繼續支持的。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贖罪
#Atonement
#最後一句有小雷但無結局雷

 

贖罪(Atonement)

 

無論是前段的英式莊園或後段的殘破戰場,皆有各自的美感;結尾的翻轉不但精彩有爆點,更讓人恍然明白電影中段風格轉折的原因,後勁十分強。Saoirse Ronan年輕時期演技便已相當驚人,後段經典的一鏡到底戰場戲真是太美了,完全不輸後來的《天上再見》和《1917》。13歲所犯下的錯,究竟要用多久的時間去贖罪,一輩子夠嗎?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hine Review | Movie - Empire

#鋼琴師
#Shine
#第二段開始有劇情雷

 

鋼琴師(Shine)

 

親情和天賦都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東西,不過在某些情境下,天賦可能變成枷鎖,親情也會造成傷害。

 

Peter把自己無法實現的音樂夢全數寄託在兒子David身上,任何比賽都只許贏不許輸;然而當David深受賞識,獲邀至美國及英國就讀頂尖音樂學院時,他卻大發雷霆,無法接受兒子離開他的羽翼成長茁壯。甚至在他狠心拒絕兒子回家的多年後,聽到兒子復出演唱會的成功,仍然不忘出現在他面前,強調自己是全世界最愛他的人。一直宣稱自己有多強壯,也期許兒子要變強的他其實內心比誰都脆弱,更缺乏安全感;我相信他絕對是打從心底愛著David的,但那樣的愛實在太過沉重,難以承受。

 

David變成了這一切的犧牲品。他並沒有機會知道那樣的親職教育並不恰當,甚至很可能認為那樣的壓迫就叫做父愛,而無法達成父親期待的自己才是有問題的。他一路沿著父親舖設的道路前進,並努力壓抑自我意志;直到去美國留學的夢被父親狠狠打碎,再加上女作家Katharine的鼓勵,他終於鼓起勇氣反抗父親,獨自到英國留學;然而童年陰影並未就此散去。

 

他挑選了父親期盼他學會的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來表演,這首超高難度的曲目需要艱苦的練習、演奏時高度的體力與集中力,讓他在演奏完畢的喝采聲中倒地病發。罹病的他口中總是唸唸有辭停不下來,但那些瘋言瘋語及不自然笑聲,也許其實只是把他過去內心裡的怯懦、不安、擔心讓他人失望的情緒變得表面化而已。

 

我最想哭的一刻是他發病之後,不知道是護理師還是後來的妻子牽著他慢慢往前走時,他忽然俏皮地往側邊跳起來踢了兩下,和童年牽著父親時的動作如出一轍;證實了瘋癲行徑背後的他,還是那個除了很會彈鋼琴之外還喜歡網球和化學,內向卻體貼而順從的男孩。後來和Gillian相戀並步入禮堂的劇情進展有點太倉促,可能是因為真實故事改編的緣故?無論如何,有人能夠看到疾病背後那個真實的他,並且願意與他相伴,還是相當值得欣慰的。看完之後我只覺得性別教育、情感教育、親職教育實在都很重要,希望不要再有這樣的親子關係出現了。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想結束這一切

#ImThinkingOfEndingThings

#全篇無雷

 

我想結束這一切(I'm Thinking of Ending Things)

 

說不上難看但完全看不懂的電影,像是懸疑電影,但任何一個謎團都沒有獲得解答,只有詭異但不恐怖的氛圍籠罩全片。言語和思緒交錯出現,對話好似旗鼓相當卻又尷尬無交集;和劇情無關的片段穿插其中,角色的年紀、服裝、情緒、記憶時常跳來跳去,許多事物反覆被強調卻也原因不明。

 

看了網路影評後才明白這部電影裡很深的隱喻,確實是很難懂,但對於主角的心情倒是有那麼一點能夠理解。我應該不會推薦別人這部電影(推薦一部看不懂的電影太詭異了),不過我並不會後悔看了這部奇特的電影,演員和導演的表現我也滿喜歡的。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像裡可能有3 個人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
#誰も知らない
#防雷線下有雷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誰も知らない)

 

是枝裕和一向擅長描繪各種不尋常的家庭面貌,而這部比我看過的《比海更深》、《小偷家族》更為深沉。殘酷的主題用了特別溫柔的調性來包裝,大量靜態、緩慢的畫面及木然的神情而非撕心裂肺的哭喊,後勁反而更強。

 

先看過《寬鬆世代又怎樣》,再看到這部片年幼而秀氣、帶著憂鬱氣質、懂事成熟到令人心疼的柳樂優彌實在令人驚豔,內斂生動的演技和恰到好處的角色狀態撐起了整部戲的張力。

 

====================================
我是防雷線,這部看完很有後勁啊~
====================================

 

電影一開始還會對孩子噓寒問暖的母親不再出現,真相在幾段電話中逐漸浮現;母親的不負責任當然值得苛責,但也同時想到一個母親扶養四個小孩有多麼困難,以及這個社會給予母職多大的期待與壓力。

 

四個已經算是乖巧到不行的孩子,想要的願望都相當平凡;想在陽台玩耍、想擦媽媽的指甲油、想吃阿波羅巧克力,想要上學、想要和同儕相處、想要放下照顧弟妹的重擔。然而當食物及水電等基本資源都匱乏,四人生活日漸困頓,臉上的笑容也逐漸消失。弟弟餓到吃紙,姊姊躲進櫃子;在公園認識的輟學少女為了賺錢而去援交,最堅強的哥哥也生了病。

 

最後妹妹自椅子上跌落後便未再醒來過,當初躲在行李箱裡來到新家,如今也待在行李箱裡離開這個家;聊表安慰的是之前有在公園和哥哥姊姊好好玩耍一番。最後幾個場景如同毫無波瀾的靜止湖面,卻相當具震撼力;在那些遭遇過後,迎來的依舊是另一個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Sep 06 Sun 2020 13:56
  • 怪胎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室內和特寫

 

#怪胎 #林柏宏 #謝欣穎
#有大方向雷

 

怪胎

 

兩個被外界視為「不正常」的人可以相互理解,相遇相戀,但其中一人因為不可抗力的因素變得「正常」,會發生什麼事?我喜歡這部電影的設定,前半部節奏掌握得很好,畫面色彩更是一大特色。後半段的節奏和劇情比較悶,不過愛情變調的氛圍讓人很有感覺;我們都曾渴望伴侶關係永遠不變,然而任何關係都持續在變動,要如何因應變動才是伴侶關係能不能走下去的關鍵。結尾調性的確有點突兀,不過我並沒有那麼討厭,收尾過程中還是會讓我思考,如果我在伴侶關係中碰到類似的狀況,會怎麼處理或選擇?

 

我另外稍微覺得奇怪的是角色的疾病設定,特定描寫病情的橋段就表現得很嚴重,但有些時候角色的行為似乎又不像嚴重病患。我對OCD稱不上太熟,所以原本想說病情大概就是因人而異,病情應該也會有波動現象吧;不過看網路上有些OCD病人也有類似感覺,不知道這部戲有沒有找專業醫學人士或病友諮詢?

 

林柏宏帥氣可愛身材又好沒話說,謝欣穎口條好好聽喔。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ug 31 Mon 2020 21:59
  • MIU404

 

#MIU404
#全篇無雷

 

 

MIU404

 

今年還沒有認真追過日劇,衝著野木亞紀子的招牌,以及星野源和綾野剛這對《產科醫鴻鳥》的黃金搭檔,這部是必定要追的。野木亞紀子的劇本依然精采又細膩,每集的爆點及翻轉相當用心,輕鬆、嚴肅、感人、緊湊的節奏都切換得宜,性別、交通惡習、成癮性藥物、少年犯罪、網路霸凌、移工、網紅文化等議題代入地自然又深刻,且一集比一集漸入佳境,非常打動人心。角色設定精采,透過兩位性格男演員的詮釋更是迷人,搭檔起來火花四射,帥氣、搞笑、鬥嘴、賣萌、默契、爭執、熱血都非常有感;配角們也都相當討喜,甚至還有《Unnatural》角色的驚喜客串。後半段進入高潮主線,反派的設定也相當有魅力;非常期待最後一集如何打敗最終對手!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壁花男孩
#ThePerksOfBeingAWallflower
#全篇無雷

 

壁花男孩(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

 

劇情單純但感染力非常強的一部電影。很喜歡主角三人組相處起來的感覺,Patrick與Sam這兩個角色都好討喜又好令人心疼。片中無論是友情、愛情、成長的部分都處理得極其動人,校園邊緣、暗戀、分手、告白、愛不對人、性向、變裝、精神疾病等議題都自然融入劇情當中;電影明明不長,但納入這麼多元素卻絲毫不顯混亂或做作,看完後甚至彷彿跟著主角一同了經歷探索自我、尋求連結、面對過去、放眼未來的歷程。電影結尾10分鐘太好哭了,看完的後勁很強,這部絕對會列入我的私心愛片名單當中。

圖像裡可能有3 個人、夜晚

#壁花男孩
#ThePerksOfBeingAWallflower
#全篇無雷

 

 

壁花男孩(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

 

劇情單純但感染力非常強的一部電影。很喜歡主角三人組相處起來的感覺,Patrick與Sam這兩個角色都好討喜又好令人心疼。片中無論是友情、愛情、成長的部分都處理得極其動人,校園邊緣、暗戀、分手、告白、愛不對人、性向、變裝、精神疾病等議題都自然融入劇情當中;電影明明不長,但納入這麼多元素卻絲毫不顯混亂或做作,看完後甚至彷彿跟著主角一同了經歷探索自我、尋求連結、面對過去、放眼未來的歷程。電影結尾10分鐘太好哭了,看完的後勁很強,這部絕對會列入我的私心愛片名單當中。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夜晚和戶外

 

 

#美國心玫瑰情
#AmericanBeauty
#防雷線下有雷

 

美國心玫瑰情(American Beauty)

 

中文片名多年來一直讓我以為這部是浪漫愛情電影故事,看了電影開頭以為是親子關係的溫馨喜劇。結果劇情的推展令人驚豔無比,看完之後餘韻無窮,拿下多項奧斯卡大獎實至名歸。這部最成功的地方在於故事情節清楚,但想要傳達的訊息卻沒有說死,各人可以有不同的解讀面向。我超愛某個隨風飛舞的畫面,怎麼可以把如此平凡的事物拍得美不勝收,以後遇到類似的場景我肯定會捨不得移開視線。

 

====================================
我是防雷線,被中文片名誤導了好多年啊~
====================================

 

電影開頭我還在擔心後面會不會有假掰的的親子和解劇碼,結果劇情便開始超展開。軟爛的中年男子迷戀女兒的同學,維持完美形象的中年女子與偶像偷情,進過精神病院的男學生偷拍對街女學生,看似不良的少女與偷拍者相知相惜;對性騷擾習以為常的女學生其實缺乏自信、害怕平凡,崇拜納粹的反同退役軍人實則是個深櫃同志。

 

整部戲並未發展成嘻鬧劇,平穩緩慢的運鏡與富藝術感的畫面反而營造出一種優雅的氛圍。每個角色在正常外表底下都是怪胎,但在這樣的電影調性中,怪胎反而成為常態;一如開頭便預告之死亡真正發生時並不可怕,惋惜之餘反而有它獨特的美感與力道。

 

許多網路文章皆表示這部電影是在批判中產階級或是美國夢,但扣除這些隱藏的意涵,電影本身的藝術價值便已讓人愛不釋手。Kevin Spacey演得太出色,足堪與塑膠袋並列本片最佳演出;可惜奧斯卡沒有任何獎項可以頒給塑膠袋,真是太遺憾了。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像裡可能有3 個人

 

#教父3
#GodfatherPartIII
#防雷線下有雷

 

教父3(Godfather Part III)

 

還是追完了教父系列的最後一部。可能因為有朋友幫打預防針,我覺得《教父3》其實不算太差。沿襲前兩部的特色,第三部依然有充滿歡笑與樂聲的義大利派對、隨時可能出現的槍殺或爆炸、暗潮洶湧的爭奪算計、相愛相殺的家族關係;舊有角色的變化肯定也讓看過前兩部的觀眾有所感慨。

 

至於評價不高的原因,網路文章大多歸咎於前兩部的成就太高因而相形失色、遲暮之年的故事氛圍過於沉悶、以及導演女兒演技太糟。此外還有一點讓我感到落差的,就是第三部把很多事情說得太明白了,不像前兩部裡有很多台詞以外的故事細節與角色想法,需要留意畫面的言外之音才能明白;因此少了一點餘韻。

 

====================================
我是防雷線,教父系列完食~
====================================

 

延續第二部的劇情,麥可依然竭盡所能幫助柯里昂家族洗白。然而多年累積的黑幫身分與行事作風要完全擺脫談何容易,需要鉅額買通教廷以提升形象,與其他非法組織瓜分利益以換取自由身,還要承受未得利益者的攻擊。

 

家族關係在本系列裡向來多所著墨,在第三部當中也成了麥可的煩惱根源。兒子安東尼對他的黑幫行徑心存陰影,決心追尋自己的音樂夢。侄子文森完全遺傳了父親桑尼的衝勁及火爆性格,與麥可的守法作風大相逕庭。更糟的是女兒瑪麗竟然跟文森勾搭上,除了近親相戀的問題,麥可肯定更擔心女兒置於險境當中,如同他的首任妻子一般。

 

麥可無疑是重視家人的。他與妹妹及前妻和解,出席歌劇演出力挺兒子,將侄子帶在身邊培養,並對哥哥的死感到歉疚。只是他無法像父親一樣,兼顧家族事業及家庭成員,徒留許多遺憾;片中不時可以感受到他的衰老與疲倦。自一代教父過世後,柯里昂家族的成員下場普遍不是太好,相較之下完全脫離黑幫勢力的凱和安東尼則倖免於難;或許也是一種隱喻吧。

 

事先聽聞飾演瑪麗的演員演技飽受抨擊,觀看時忍不住多留意了一些。她算是漂亮的女生,但許多表情的確相當怪異,和角色當下的情緒並不搭;看得出來導演已經儘量避開許多需要演技的部分,但感覺得出她並不清楚什麼樣的表情,在鏡頭上呈現出來的樣貌是怎麼樣。其實覺得有點可惜,如果依照原訂計畫由薇諾娜瑞德出演,這個角色應該會很搶眼才對。

 

最後我覺得第三部有點可惜的地方,就是片中的心機算計以及麥可年老後的懊悔都有點「講太白」了,少了一點讓觀眾咀嚼品味的空間。我猜這可能與電影上映的年份有關,第三部和前兩部相隔了十多年,隨著社會現代化,觀眾也愈來愈偏好節奏快、劇情交代清楚的電影。不過這部還是有些經典橋段值得回味,只要不抱太高期待,還是可以看一下這個曠世系列是如何收尾的。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