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電影 (46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火垂るの墓」的圖片搜尋結果

#螢火蟲之墓
#火垂るの墓

 

螢火蟲之墓(火垂るの墓)

 

用一種非常平靜、不帶控訴的方式,描述戰爭的殘酷,以及戰時生命的輕如鴻毛。妹妹的天真無邪與哥哥的早熟懂事皆十分生動,而他們遇上的阿姨和農夫也稱不上壞人,畢竟患難不只見真情,還會見人性;要在克難時期要為了不算熟的親戚或陌生人無私付出,不是那麼容易的吧。

 

可能因為有心理準備,又不是一口氣看完全片,因此沉重感沒有傳聞中那麼嚴重。我最有感覺的三個地方:1. 妹妹講出了那句話,讓哥哥忍不住抱著她痛哭;2. 戰後幾個年輕女生開心地回到家裡,慶幸一切如故;3. 看完電影後網路搜尋到電影海報真相(超震撼)。

 

網路上看到之後的日劇真人版用了不同視角來看待這個故事,是阿姨收養兄妹後發現哥哥以照顧妹妹為理由不事勞動生產,且具有明顯軍國主義思想,姨丈戰死後聲稱這是種光榮理應高興;雙方因而產生嫌隙,兄妹才搬去防空洞住。個人滿喜歡這種設定,比起動畫版更有層次,更突顯戰爭不只奪取人命,也影響人心。人類世界可能很難有真正脫離戰爭威脅的那一天,但即使在暫時和平的年代裡,戰爭的殘酷面還是不能被淡忘,時時提醒還是有必要的。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ortrait of a Lady on Fire」的圖片搜尋結果

 

#燃燒女子的畫像
#PortraitOfALadyOnFire

 

燃燒女子的畫像(Portrait of a Lady on Fire)

 

宛若CMBYN的女女版,同樣描繪了一段唯美、浪漫而短暫的同性戀情。不過《燃燒女子的畫像》並非臨摹,故事安排及氛圍皆有突出之處,把一對古典女子的相戀呈現得唯美且不落俗套,完全不輸CMBYN。很多鏡頭美如古典畫作一般,尤其幾個爐火旁的鏡頭,根本像是古典油畫的人物忽然講起話來;不知道是否用了什麼濾鏡或後製技術,還是單純運用光影和攝影技巧完成的?

 

不只是畫面美,劇情的安排更是精巧。故事由Marianne受託替未曾謀面的Héloïse繪製肖像畫作為開端,以「敵明我暗」的位置窺視著對方的眼神、表情、耳朵輪廓。而當Marianne主動拆穿真相時,Héloïse主動表達被畫的意願,甚至在被畫時搶回主動權。那真是全劇最精采的一場戲啊,被畫者不但受到凝視也凝視對方,觀察對方細微面部反應的權利亦非畫者所獨佔;主被動互換的瞬間真是反守為攻的最高境界,連我身為gay都不禁被撩得不要不要的。

 

兩位主要演員的外型也幫角色本身加分許多,飾演Marianne的Noémie Merlant擁有英氣逼人的眉毛和鼻樑,而Héloïse的飾演者Adèle Haenel則用小狗般的眼神生動得表現出無辜和倔強(沒想過我會用小狗眼來形容女生)。後來才知道拍攝期間Adèle Haenel和導演Céline Sciamma正在交往中,難怪劇中Adèle眉目流轉間總是如此情感滿溢。

 

然而她們並非活在2020年,再熾熱的愛火也終究要面對保守年代的現實。眼看心愛的人嫁別人固然憤怒,無法決定自己命運的人又何嘗沒有怨恨與悲傷呢?她們爭吵、追趕、相擁而泣;劇情即將脫離前面大半段沒有任何男角的女性樂園,回到父權至上的現實世界。

 

她在別離之前只能用拙劣的假動作,掩蓋那個不到一秒的擁抱裡的深情款款;她則用呼喚令她回頭,貼合了希臘神話的淒美結局。畫中的她生了孩子,手裡的書頁暗藏著她唯一留下的身影;她在音樂廳遙望,全世界只有她瞭解她為何聽了交響樂而哭泣。後段劇情處處和前段呼應,最後一幕長鏡頭堪比CMBYN的經典結尾,二者同樣雋永;此時我已聽到隔壁的女性觀眾默默啜泣的聲音。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像裡可能有1 人、室內

 

#82年生的金智英
#KimJiYoungBorn1982 

 

82年生的金智英(Kim Ji-Young Born, 1982)

 

一向知道韓國的大男人主義十分嚴重,因此聽聞這這部電影在韓國引起性別論戰就十分有興趣。看完之後大概可以猜測論戰的原因,很多人肯定覺得有那麼嚴重嗎?老公已經對她很好了啊?只不過是她想太多、抗壓性低才會生了怪病而已(順便汙名化精神疾病)。

 

事實上現代社會中女性受到的不平等待遇時常來自於幽微之處,而不是色員外調戲丫鬟那種顯而易見的欺凌。老公可以甜言蜜語地要求老婆生孩子,反正「又不會改變什麼」;老婆生孩子後想出去工作時老公可以一口回絕,因為「你跟孩子已經很辛苦了」。父親可以理所當然地對求職不順的女兒說你什麼也不用做,準備嫁人就好;女兒受到男人騷擾時父親可以理直氣壯地指責女兒不夠保護好自己。

 

男性壓迫女性之外,女性之間也彼此壓迫,姑姑大驚小怪地對未婚的姪女指指點點,婆婆給予媳婦的無形壓力更是動魄驚心。即使走出家庭成為職業婦女,職場上的女性地位也沒有比較好;帶著小孩來職場會被批評,把小孩托給親戚全心工作又會被取笑。甚至帶小孩去公共場所,都還要忍受路人的閒言閒語。

 

如果詢問這些親人或同事,他們很可能真心不覺得自己有在壓迫別人,而是「出自一片好心」。這種幽微性以及出於好心正是最可怕的部分,連當事人都難以自覺有受到壓迫,甚至認為一切都是自己的錯,形成內在化的自我壓迫。很多人批評比起原著小說,孔劉的角色太過美化;不過這也證實了即使丈夫是好人(又帥成那樣),有意願支持妻子;只要無法理解女人在這個社會受到的差別待遇,妻子照樣會受苦。

 

精神疾病的設定確實有可議之處,看得出編劇想把那種內在化的壓迫用驚悚的方式給具象化,同時也藉由「附身」後的女主角傳達編劇的心聲,這部分我是喜歡的。但除了和實際的精神疾病有所差別外,這種安排也可能讓人認為只有少數女性抗壓性差才會生怪病,大部分女性不都活得好好的嗎。實際上那些壓力是社會集體加諸於所有女性的,只是每個人身處位置及擁有資源不同,應對能力及方式也有所差異而已;再加上亞洲人出了名地擅於吃苦耐勞,更可能會一輩子忍耐到底。

 

個人看這部電影非常有感,是因為自己也曾經當過加害者。當時是家母退休了幾年後,表示想趁著照顧家務的空檔,出去從事一些勞務型的工作。我和父親都覺得母親已經太辛苦了,何苦還要出去受罪,因此一致表達了反對立場;母親的這個想法最後也無疾而終。多年後有了更多人生閱歷,才意識到自己曾經剝奪了母親追求自主權及成就感的權利。多年後曾經裝作自然地提起此事,母親只是淡淡地說沒關係啊,現在這樣就很好了。

 

母親的雲淡風輕當然包含了許多人生智慧,不過想到當年母親肯定曾經有過的那些失落、不被家人認同的感覺,還是會感到虧欠;也因此看到片中主角的類似遭遇會特別有感。劇中最感人的一幕,應該是主角疑似外婆附身時,對於母親講的那段台詞;同時也是編劇(或原作者?)想對天下所有女性講的一席話吧。母親的眼淚似乎是為了心疼女兒而掉的,但對觀眾而言可能更願意相信,那些眼淚有一部分是代表多年來的辛苦終於獲得理解了的安慰吧。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的圖片搜尋結果

 

#王牌冤家
#EternalSunshineOfTheSpotlessMind
#防雷線下有雷

 

王牌冤家(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這個中文片名加上男主角是金凱瑞,怎麼想都應該是部愛情輕喜劇;但故事雖然是在講愛情,卻完全不走輕鬆喜悅的調性。本片雖然使用了科幻的設定但並未過份賣弄,主軸還是在處理記憶,處理失去,處理愛情。收起搞笑天份的金凱瑞表現依舊出色,一蹶不振的樣子讓人相當感同身受。

 

===================================
我是防雷線,這中文譯名超爛
===================================

 

男主角在分手後的不斷自我追問,發現對方居然主動要求刪除記憶,自己也要求刪除記憶時必須重溫過去的點滴回憶,這一切都讓人忍不住跟著主角一起難過。看的時候我問自己會不會想要刪除和對方有關的記憶?我想我可能捨不得刪除吧,但如果能暫時收起來一陣子不要想起好像還不錯;如果可以把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給刪除就更好了。

 

以上都是舖陳,真正精彩的還在後面。觀眾隨著主角的記憶逐漸瞭解到兩人分開的原因,猶如《婚姻故事》般,不外乎關係內的相互消磨。進入記憶片段後的劇情既不連貫也不完整,一開始不太適應,但慢慢就可以理解那正是記憶的破碎性。而記憶中各種片段交錯出現所累積的後勁更是強烈,看著主角回到丟臉的回憶,回到被霸凌的童年,回到毫無武裝的真實與脆弱,躲在記憶地圖片段中抗拒被刪除,並沉緬於曾經或不曾經歷的美好時光,這一切都實在太逼人了。

 

觀看過程中會不斷自我詢問,如果已經預知未來的記憶會被刪除,還會跟劇中主角一樣決定享受當下嗎?這樣的享受有意義嗎?如果預知我之後會不愛你了,我還會愛下去嗎?如果預知你之後會不愛我了,我還會愛下去嗎?甚至連記憶外的鬧劇都發展得出人意表,男人的乘虛而入雖然令人氣憤,但已經被忘記的自己好像沒有什麼立場說話;而女孩的遭遇更是血淋淋的警世寓言,我們是否總是愛上相同類型的人,然後得到相同類型的結局呢?對照現實生活來看,好像的確是如此呢。(笑)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像裡可能有1 人、特寫

 

#茱蒂
#Judy

 

茱蒂(Judy)

 

Judy Garland當然值得一部傳記電影,不過這部電影完全跳過她的事業高峰,只專注於這位傳奇女星晚年失意的時光。由於不需要流水帳地交代生平大事,因此在人物情感的刻劃上特別出色,即使對Judy Garland絲毫不熟的觀眾也能為之動容。

 

年逾四十的Judy事業、婚姻與家庭皆不順遂,為了償還債務並爭取撫養權而不得不接下倫敦的演出邀請;奮力一搏的同時還需要面對睡眠、精神、物質濫用等個人問題。這些問題皆來自於Judy青少年時期在片場遭遇的非人道對待,超時工作、惡性減肥、強灌香菸與咖啡、強迫服用藥物抑制食慾、精神上的威脅利誘、甚至肢體上的性騷擾。

 

年少的經歷讓Judy年紀輕輕就家喻戶曉,然而人生也因此抹上了悲劇色彩。晚年的Judy狀態良好時上了舞台仍能盡情揮灑,搏得滿堂彩;下了舞台的人生卻是一片混亂,連一般人該有的平凡幸福都無緣享受,著實令人心疼。然而我很喜歡這部電影用一種溫暖的調性去處理悲傷的故事走向,可能就是因為那股悲傷裡的溫柔,才讓我在戲院裡哭到不行,還要壓抑吸鼻涕的聲音以免吵到別人吧。

 

整部電影第一個哭點是衣櫃裡那段(很莫名),第二個哭點則是同志歌迷彈鋼琴彈到哭時Judy抱著他的橋段。Judy Garland的名字總是和同志族群脫不了關係,除了與石牆運動的可能連結、除了《Over The Rainbow》本身外,Judy表面光鮮但私底下飽受壓迫與霸凌的一生肯定也讓許多同志朋友感受至深。飾演Judy的Renée Zellweger擁抱的不只是虛擬的同志歌迷,彷彿也擁抱了所有在那個年代受傷過的同志朋友,以及坐在電影院裡哭到亂七八糟的觀眾(對就是我本人)。

 

我喜歡開頭與結尾畫面的文字顏色,如同紅寶石般,我想那代表著Judy Garland短暫而璀璨的生命吧。我也喜歡片中替Judy安排了快樂幸福的片段,包括與Mickey的相戀,以及與助理Roselyn的相知相惜。飾演Roselyn的Jessie Buckley不久前才主演了《鏗鏘玫瑰》(Wild Rose),人名與片名的相似性或許也是種冥冥中的註定吧。

 

彷彿從電影第一秒就開始盼望的歌曲終於在最後盼到了,登場及結束的安排都非常催淚。Renée Zellweger實在太出色,歌聲與演技同樣動人;某首歌的舞台演出從起初的拘謹不安到結尾的大鳴大放,她彷彿動用了全身細胞在表演,爆發力相當驚人。在網路上看了一些Judy Garland晚期的舞台表演片段,Renée的肢體、表情、甚至背影都與Judy十分神似。謝謝你,謝謝你把Judy在晚年與生命奮力拼搏的身影呈現得如此動人。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像裡可能有1 人、微笑中、特寫

 

#鬼店
#TheShining

 

鬼店(The Shining)

 

對於恐怖片一向沒有太大興趣,然而《鬼店》實在太常被拿來致敬,忍不住找來朝聖一下。這部的片齡居然跟我一樣大,無怪乎節奏和現代電影完全不同,劇情和現在的恐怖片比起來簡單很多,也沒有什麼翻轉或轉折。用現在的眼光看來,《鬼店》可能稱不上恐怖,畢竟多年來我們已經被各種恐怖片給洗禮過了。但比起現代恐怖片濫用成災的jump scare嚇人手法,《鬼店》單純以演員的狂放演技製造恐怖感,並利用劇情推展、反覆的場景與鏡頭、特殊的運鏡方式來疊加懸疑性,看來反而有種清爽的感覺。至於難以理解的後半段及結局,許多謎團歷經將近40年的無數討論仍未解開,各種揣測沸沸揚揚,也是本片成為經典電影的原因之一吧。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像裡可能有1 人、坐下

 

#冰雪奇緣2
#Frozen2
#第二段開始有雷

 

冰雪奇緣2(Frozen 2)

 

先說結論:我喜歡第二集勝過第一集。可能是第一集評價太好,我又不是在電影院看比較不專心,所以看完後除了Elsa這個角色和其遭遇太吸引人、讓人很有共感之外沒有太大驚喜;而第二集網路評價兩極,因此沒有抱太高期待,反而從頭到尾我都很喜歡。可能跟自己現在的狀態有關吧,劇情、笑點、萌點、歌曲、略微點到的議題都有打中我,而且好幾個片段都跟自己過去的經歷有所連結。

 

===================================

我是久違的防雷線

===================================

 

電影開頭就有吸引到我,很喜歡Elsa和Anna和父母的互動;母親唱的歌宛如古老民謠般寧靜而動人(而且故事後段才知道它不只是搖籃曲),而父親的故事搭配Elsa聽到的迷之音,為整篇故事的懸疑性揭開了序幕。原本以為Elsa又要再次拋妻棄子(X)獨自冒險,但本次的正能量擔當Anna堅持同行,且一併帶上一心想求婚的Kristoff和Sven,開啟了這趟神奇之旅。

 

雪寶無疑是此次的搞笑擔當,雖然有點刻意,但大多數的笑點都還是有戳中我,尤其是快速講完第一集劇情那段實在太精采了。雪寶那首「我長大後就會懂了」固然是笑點,但也讓我想起小時候覺得大人什麼都懂好厲害,長大後才知道很多大人都只是不懂裝懂而已。本片另一個笑點是向80、90年代MV致敬的橋段,雖然有點突兀又過長,但太有哏了我還是忍不住一直笑;只是很年輕的觀眾看這段會覺得好笑嗎?

 

自然界的四大元素算是老哏,不過我還是滿吃這個老哏的,畢竟我就是RPG控啊。(懷念FF5!)除了火元素看久了覺得有點刻意賣萌但又不夠萌之外,其餘三大元素的處理方式都很不錯。至於第五靈的舖陳算是用心,不過和一同觀影的螢幕情侶(?)討論後發現,這集還是沒有完全交代清楚Elsa為什麼會有魔法啊?莫非要拍第三集?

 

Anna得知Elsa死訊(?)後的那首歌寫得非常好,描繪出人在面對巨大傷痛時的復原過程;先是陷在悲慟中,感到一切無望、世界無光;之後慢慢聆聽內心的一絲聲音,緩慢扶著牆壁站起來,試著走出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可能自己也正在復原過程當中,所以對於這段特別有感。而且Anna這集真是(愛的)正能量大噴發,雖然有魔法的是Elsa,但一路在背後一直支持Elsa、肯定Elsa、拯救Elsa的都是Anna;而且最後Anna吊到了老公又保有真愛Elsa,真的是雙性戀的楷模啊。(究竟多愛得罪雙性戀)

 

從第一集就已經知道比起城堡生活,外面的未知世界更讓Elsa感到自在;只是放不下愛她的人和她愛的人(裘海正表示:),所以最後還是留在城堡裡。續集則是讓Elsa徹底into the unknown,找出父母死亡的真相、解放迷霧森林後,發現森林才是她心之所嚮。很多人在第一集看到Elsa的遭遇時會聯想到同志的生命歷程,對我來說第二集的結尾也有類似連結:從小成長過程雖然平順,但接觸同志社群前總覺得某些方面與週遭格格不入;進入社群後找到了安穩的舒適圈,和過去的人際關係即使距離拉遠仍然相知相惜。因此我非常喜歡結尾兩位女主角分隔兩地、卻又保持緊密聯繫的安排;包括《無敵破壞王2》、《玩具總動員4》,最近的動畫片真的很常處理分離焦慮的議題呢。

 

看到很多人說第二集的Elsa魔法變好弱不喜歡,我覺得Elsa從小就因為無法控制自己的魔力而困擾,每次施展舖天蓋地的強大魔法也時常是在追尋自我的過程中情緒失控所發生的;所以與其像第一集那樣擁有強大魔力但孤單而悲傷,我寧可看到魔力變弱但依然保有自我,能夠露出真心笑容的Elsa。最後我也喜歡這部電影帶到的一點點議題,包括環保,包括轉型正義,當然還有性別;冒險犯難的是女性,拯救真愛(?)的也是女性,至於男性就在旁邊歌頌愛情就好(?)。當然結尾還是有英雄救美的傳統帥氣戲碼啦,不過與過去的迪士尼電影相比,《冰雪奇緣》確實呈現了完全不同的性別面貌,是本系列最吸引人的部分。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未提供相片說明。

 

#怪獸電力公司
#MonstersInc
#怪獸大學
#MonstersUniversity

 

怪獸電力公司(Monsters, Inc.)/怪獸大學(Monsters University)

 

藉由怪獸去嚇小孩的尖叫聲來獲得電力,實在是太有創意的設定。皮克斯再度展現了他們處理創意、劇情、角色及世界觀的傑出功力,故事說得流暢逗趣,又有適當的深度與轉折。之前沒看過電影時看到毛怪、大眼怪等角色時並不覺得他們討喜,果然還是要搭配劇情才會了解他們的可愛之處啊。

 

本傳稍嫌不夠完整的世界觀,在前傳《怪獸大學》有著相當的補足。延續《怪獸電力公司》令人驚喜的創意,《怪獸大學》的劇情走勢比較老哏,不過是發揮得很好的老哏,既勵志又充滿笑料(我最喜歡OK隊在地下室宣誓的部分);許多細節和本傳也有許多微妙的連結,比對起來處處是驚喜。

 

本傳有一點沒有明說但我非常喜歡,就是無論長相多麼奇怪的怪物,在那個世界觀裡都是不奇怪的。這個概念到了前傳更為延伸,嚇人的方式不只一種,每隻怪物都可以依照自己的特長,發展出獨持的嚇人模式;即使你天生不擅於嚇人,也有機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位置。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像裡可能有5 個人、大家站著

 

#特約經紀公司

#スペシャルアクターズ

#SpecialActors

 

特約經紀公司(スペシャルアクターズ

 

如果用《一屍到底》的神劇標準去期待會有點失望,把它當作日劇《信用詐欺師》一集的加長版也許比較OK吧。設定上算是有趣,諷刺邪教的部分十分到位,整體的劇情安排也有其用心,翻轉的部分比起《一屍到底》甚至更徹底。但《一屍到底》的厲害之處不在於翻轉,而在於大膽的創意、完美的執行面、以及翻轉後有時間讓觀眾徹底享受前後對照、恍然一悟的痛快感;且合理性、細節處理絲毫不馬虎,笑點與親情點也很自然地融入其中。但《特約經紀公司》大部分的時間都處於「算是好笑又諷刺,但部分劇情有些偷懶」的氛圍,主角一緊張就容易昏倒的特質也不太討喜。最後的翻轉真的不錯,爆點足夠且相當感人,也解釋了前面許多不合理之處;但前面的觀影情緒已然存在,很難抹滅,讓人覺得有點可惜。這部片還是有可看之處,對於像我一樣喜歡徹底劇情翻轉的人來說還是值得一看;只是用《一屍到底》的標準來看真的是奢求了,畢竟那樣的神作實在是太難得。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大家坐著、墨鏡和戶外

#賽道狂人
#FordVFerrari

 

 

賽道狂人(Ford v. Ferrari)

 

對賽車主題實在不太感興趣,小時候喜愛的賽車電玩大概只有瑪利歐賽車,因此原本有點擔心無法投入這部電影;但事實證明只要故事講得好,一切都不是問題。這部電影的故事本身就足夠精采,敘事方式明確易懂,角色立體且富魅力,節奏流暢至極。因此即使我對於對賽車(甚至一般汽車)的廠牌、車款、零件、組裝、技術、歷史、欣賞門道都一竅不通,卻能跟著劇情一路高低起伏,兩個半小時沒有冷場,看得十分過癮。

 

個性迥異卻又相互契合的主角一向是這種電影的成功方程式,Christian Bale和Matt Damon的表現相得益彰;而且好難想像Christian Bale從《為副不仁》的錢尼搖身一變成為精瘦的麥爾斯,不得不佩服現代電影化妝技術及演員的瘦身功力。另外這種主題比較「硬漢」、且年代在數十年前的電影,居然不會讓人感覺到有什麼性別刻板印象,且女角戲份不多但相當討喜搶眼,並未淪於花瓶角色,算是滿難得的。

 

今年十月曾經在花蓮初次體驗賽車,雖然我們開的速度不知道比正式賽車慢了多少個檔次,但是那種風壓、震動、高速時的模糊視線、轉彎時的離心力還是相當令人震撼。所以看這部電影的飆速畫面時特別有臨場感,身體彷彿回到當時坐在賽車裡一樣。無論你是否著迷於賽車,無論你注重劇情深度、節奏流暢或是爽度,這部電影應該都能滿足你。這應該是我第一部覺得這麼好看的賽車電影(話說我好像也沒看過什麼賽車電影),猶記上半年還在抱怨沒什麼好電影,下半年實在是驚喜連連;看來要挑出年度十大電影又要讓人頭痛了。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Irishman」的圖片搜尋結果

 

#愛爾蘭人
#TheIrishman

 

愛爾蘭人(The Irishman)

 

三個半小時的長度實在驚人,我也很不專心地分了很多段才看完。然而這部片的劇情雖然平舖直敘卻不枯躁,無論是黑色幽默或令人不安的橋段都很出色,節奏也十分流暢,幾個爆點在整體的平靜氛圍當中更顯突出。幾位老演員的演技爐火純青,而且各有各的出色之處,把幾個角色的個人特質突顯得相當鮮明。我通常對於太陽剛、太暴力的片子無感,但這部片用一種平凡而荒謬的態度去處理黑幫人生中的殘酷與暴力;一路看著每個角色的台詞、抉擇、處境與結局,實在是既諷刺又令人感歎。有篇影評說這部片是「解構黑幫電影神話」我覺得相當精準,何況解構的還是擅長拍攝黑幫片的馬丁史柯西斯,更具說服力。我覺得這部片雖然很長但非常迷人,而且網路上有人分享在Netflix上切成四段的觀賞方式,就把它當作四集的影集來看也十分合適。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Dec 02 Mon 2019 21:02
  • 大餓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微笑的人、大家坐著和室內

 

#大餓

 

大餓

 

因為身邊有朋友在推動這個議題,因此看了很有感觸。蔡嘉茵的演技沉穩而生動,把胖女生原本與自己的身材安然共存、卻因為各種外在壓力把自己搞得不成人形的過程、以及生理與心理相互影響的惡性循環活生生地呈現出來。小男生的支線同樣動人,又與主線相互映襯;就像梁靜茹MV裡那句台詞,所謂的「為我好」到底是為你好還是為我好?

 

後半段的節奏一度讓我覺得有點怪,但整體而言我喜歡這部戲的調性分配,大多時間處於輕鬆氛圍,但幾個爆點著實令人揪心。而且主角面對這些爆點也只配擁有短暫的情緒波動,之後仍要打起精神繼續生活;這點實在太符合現實了。結尾在高潮後趨於平淡,說不上喜歡不喜歡,反正胖子或許多弱勢族群的人生就是這樣吧,不好過但也死不了。

 

柯淑勤的表現依然令人安心(看到陽光快遞又看到柯淑勤實在很難不想到《陽光普照》),張耀仁也有稱職演出(笑容夠陽光);謝祖武實在太適合這種角色了。很高興有台灣電影正視這個重要議題,看到部分網友還是用「肥胖不健康就是不對啊怪誰」「憑什麼要強迫大家都接受胖子」,就知道這個議題才剛起步,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呢。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像裡可能有10 個人、大家站著、婚禮、夜晚和室內

#鋒迴路轉
#KnivesOut

 

鋒迴路轉(Knives Out)

 

宛如克莉絲汀小說的本格推理節奏,後續發展卻脫離古典推理而自成一格。本片高明之處在於觀眾視角並非全然跟隨著偵探,而讓觀眾所知道的事實比偵探多一些,但又不是全部真相;因而創造出一種有趣的氛圍。另外本片沒有多花篇幅在無謂的故弄玄虛製造懸疑感,觀眾的感受是劇情持續推展而非原地打轉;這在本格推理劇中也是難得的優點。最後的結局翻轉令人滿意,雖然跟我猜測的方向不太一樣;我覺得我猜測的方向也滿有趣的啦。

 

配角扁平化是本格推理的宿命,但這部片和同性質的戲劇相比應該不算嚴重(看看那精美的《東方快車謀殺案》);而且看到《辣媽辣妹》、《水底情深》、《宿怨》、《牠》、《漢娜的遺言》的角色齊聚一堂也是滿有趣的。再加上偵探的角色魅力足夠,點綴於劇中的黑色幽默也恰到好處,整體而言非常令人舒服。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像裡可能有1 人、微笑中

 

#四眼天雞
#ChickenLittle

 

四眼天雞(Chicken Little)

 

沒有太多期待,反而意外好看。單純的劇情和概念,精彩、精緻的程度當然不如迪士尼或皮克斯的大片;但順暢的節奏和可愛的動物角色,用來應付慵懶的週六早晨也足夠了。最有共鳴的居然是那隻平時有點膽小、煩人、戲劇化,但只要一聽到歌詞就會接唱、一聽到音樂就會搖擺並且生出勇氣的豬;牠絕對是gay吧不要騙我喔!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像裡可能有1 人、坐下和室內

 

 

#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

 

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

 

剛看完《黑暗之光》,因此落差感有點大。同樣有很多與劇情推動無關的場景或台詞,《黑暗之光》就十分流暢,《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卻有些混亂。中段曝光的大秘密處理得有點隨便,接下來的爆點也有點突兀。女兒的口音令人出戲(即使片中有解釋原因),市場的那段戲也不是非常說服到我。

 

但這部還是有不少優點,呂雪鳳的氣勢不用多說,12歲的李英銓戲感也好極了,難怪會入圍金馬獎。照顧失智症患者的部分拍得真好,成恩家中那場戲堪稱全片最震撼(跟導演張作驥自身經歷有關QQ)。另外整部電影畫面美極了。事後上網看了影評理解了很多劇情想傳達的訊息,但當下我沒有看出來就是了。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帽子

 

#驚濤佈局

#Serenity

 

驚濤佈局(Serenity)

 

看似平凡的劇情當中隱藏著詭異、懸疑與不安,背後的驚人真相、真相後的劇情翻轉都令人驚豔。雖然在細節方面稱不上精緻,評價也不算高;但創意的執行上相當成功,我還是很喜歡這部電影。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大家在演奏樂器、大家坐著和室內

 

#黑暗之光

 

黑暗之光

 

台詞不像台詞,而更像是日常對話;劇情不像劇情,而更像是日常生活。場景不像場景,而更像是台灣社會的某個角落;角色不像角色,而更像是我們身邊的普通人。不但盲人角色由真正的盲人飾演,智能障礙角色阿基在戲外應該也是真正的智能障礙者。張作驥克服了技術上的困難,引導素人演員的功力十分強大。

 

電影在寫實之餘並不枯燥,每個角色和每條支線都在看似無主幹的劇情中恣意生長。少男少女的純愛、暴躁父親的感性、盲人社群的相互扶持、黑白道間的勾結衝突、生命的脆弱與堅強,全都真實得不像戲劇;最後的神來一筆更留給觀眾無限韻味。最難得的是全片沒有操弄什麼鄉土元素,卻讓人感受到濃濃的台灣味;相較之下某些以本土為號召的電影實在是刻意了些。

 

片中演員清一色都是素人,包括初出道就令人驚豔的李康宜,以及壞掉前的優菜范植偉;除此之外我只認得出過去在《我們一家都是人》中認識的陳希聖(也是本片製片)。片尾名單有兩個名字令人印象深刻,一個是製片呂蒔媛,目前已是三屆金鐘獎編劇(好愛《出境事務所》和《我們與惡的距離》);另一位是法文翻譯畢安生。QQ

 

張作驥在映後QA中提到,拍阿基時都會讓他自由發揮;例如吃飯時任由他破壞原有的走位安排,往往會產生意想不到的驚喜。另外找真正的盲人來演戲也是種考驗,例如拍攝背影時無法借位,需要把背後整面牆打掉,以免演員被地上的線材絆倒。對他而言,首要是先拍出真實,之後再來談喜歡不喜歡。這些堅持都收到了成效,創造出的魔幻寫實風格無與倫比。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大家站著

#江湖無難事

 

江湖無難事

 

好久沒看到這麼令人心情舒暢的笑鬧片了!許多笑點讓我在戲院裡真的放聲笑出來,各種胡鬧和超展開往往讓人感覺要失控了,卻又俐落地抓回節奏繼續演下去。劇情誇張但不混亂,內容通俗卻不噁心,演員表現胡鬧但不失精準,題材向《一屍到底》致敬但創意毫無抄襲。在嬉鬧之餘還是可以在片中看到很多用心的部分(例如演員的台語口條、電影拍攝的分工細節),配樂和運鏡都是加分(李英宏真的寫電影主題曲寫出心得了)。本片也不缺帥哥的養眼演出,而且把性別當作笑點、甚至安排跨性別角色出現在台式笑鬧劇中卻不引人反感(至少我個人不反感),真的是很難得耶。這部絕對會列在我本年度的十大愛片之一,尤其上兩部看的是《小丑》和《陽光普照》,看了這部簡直一掃陰霾;能夠在這部下片前看到真是太好了!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像裡可能有4 個人、微笑的人

 

#陽光普照

 

陽光普照

 

下半年看的電影好少,沒想到11月第一天就看了這麼一部沉甸甸的電影。活著真的難,見不到陽光難,只有陽光沒有陰影也難。片中的雨天場景都令人唏噓,然而最讓人窒息的一場戲卻是陽光最燦爛的一幕。電影名「陽光普照」彷彿顯得諷刺,卻又無比真實;也許最後一幕樹葉間的光影斑駁才是最值得珍惜的平凡人生吧。

 

電影前半段相當精采,後半段的節奏改變可能會讓人有點不適應;還好收尾收得漂亮,走出戲院心裡還是有種悶悶的感覺。劇本很棒,總是突如其來地給觀眾重重一擊;演員的表現更是優異,把整部戲撐得相當動人(一場兩個資深演員的對手戲可以列入殿堂等級),入圍那麼多項金馬獎實至名歸。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

 

#美國隊長
#CaptainAmerica
#TheFirstAvenger

 

美國隊長(Captain America: The First Avenger)

  

再度因為桌機打不開而在電視上看了《美國隊長》,之前在電影院看了第二集,如今終於補上這位英雄的誕生過程了。(雖然還是漏了前20分鐘)把Chris Evans變瘦弱的特效十分厲害,雖然壯碩身材是他的特長,但我覺得瘦弱的樣子也滿清秀好看的啊。(個人喜好的部分)

 

變身後的劇情大致不脫老哏和愛國主義,而且女角實在是集各種刻板印象於一身啊(女性探員真的即使在軍營裡也要妝容完美且步伐優雅嗎?);主角和女角的互動更是老哏中的老哏,邊看邊覺得尷尬。結局算是有爆點,也終於接上了第二集的劇情。(講得好像你記得第二集在演什麼)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