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升大學的暑假,我在附友會迎新宿營裡初次學會打橋牌。當時覺得一個規則如此簡單的遊戲卻同時考驗邏輯思考、記憶力以及爾虞我詐的能力,怎麼會有這種質感與趣味性兼具的撲克牌遊戲!即使當時還沒有學習到合約橋牌的境界,也足夠令我驚豔了。
因為橋牌需要四個人玩,因此進入大學後我和會玩的同學就努力把不會玩的同學都教到會,以增加牌咖人數。大學四年裡我們任何一個可以打牌的地點都不放過,教室、宿舍、走廊、小吃店、球場邊、捷運上、圖書館外(後來有被趕)、乃至每個出遊景點都留下我們打牌的痕跡。最驚人的是有一年的全系導生會,我們邊走邊忍不住開始打起橋牌,連下樓梯時都不停止;我們四個人+伸出雙手充當桌子的第五人邊下樓梯邊保持彼此的相對位置,好讓牌局繼續。現在回想實在是太危險了,很容易有人跌倒受傷,好孩子千萬不要學!
82.
除了橋牌外,大學時班上同學也常玩拱豬打發時間。拱豬難度較低,因此會玩的人比較多,比較容易推坑,而且如果有人不想動腦時也比較適合玩。再加上豬羊變色的設定讓遊戲隨時可能產生變數,也讓人總躍躍欲試。
升大三暑假班遊時,我和另外三個同學玩了一整夜的拱豬。因為會累積分數,所以玩的時候會特別評估風險和利益,再決定要冒險還是要保守。後來我們決定玩到有人突破一萬分(無論正負)為止,所以開學後又持續不間斷地玩了好幾個月,只要一有時間就四個人聚在一起玩;總算有人達到負一萬分,結束這項瘋狂的計畫。另外不能不提有同學想要豬羊變色,就一次拔出紅心AQJ就一次拔出來想要洗其他人的紅心;結果另一個人冷靜地說我手上有紅心K和幾張小牌耶你在洗什麼啊。我們一致覺得這個同學真是太聰明了,難怪能當上醫生!
83.
中學以前認識的同學幾乎都是台北人,上大學以後才開始認識來自台灣各地的同學。在生活相處或交談中會有一些新的資訊或感受,例如聽到不同學校的趣聞軼事,還有原來南部人都沒吃過北部人所謂的米粉湯,而北部人吃蕃茄的時候也不會沾醬油膏。但除此之外,我其實感受不到從不同地方來的人有什麼差別(例如北部人都怎樣怎樣、南部人都怎樣怎樣,或是所謂的台中腔);也許是階級差異多於地域差異吧。認識這些同學最大的影響就是有種各地都有朋友的感覺,包括班遊時就曾經去過或住過高雄、台中、新竹同學家裡,真的好方便喔。(一個充分利用朋友的概念)
84.
大學同學半數來自外地而需住宿,生活型態和住家裡的同學很不一樣;例如比起住家裡的同學更自由,就算半夜也可以臨時約吃宵夜或夜衝,十分令人羨慕。不過住宿生也有他們獨有的煩惱,例如多久回家一次、什麼時候回家、搭什麼交通工具回家;而我們住家裡的大概只會煩惱幾點回家吧。
我們這些住家裡的人也時常去宿舍找同學聊天、打電動、看漫畫;甚至相揪一起煮火鍋、煮湯圓、宿舍頂樓聊天或烤肉。按照規定宿舍理應不行烤肉,但大學生好像都沒在管這種規定,我們在各大男生宿舍頂樓都曾經烤過肉;還曾經因為唱歌太大聲而被柔性關切。宿舍文化對於拉近同學之間的距離真的很有幫助耶。
85.
從小到大都住在家裡的我不曾住宿,不過倒是有兩次在宿舍過夜的經驗。兩次都是因為夏天時家裡停電,自己不通風的房間沒吹電風扇根本無法入睡,乾脆去宿舍借宿,至少還有電風扇可吹。第一次過夜是大一的時候,住的是台大男生宿舍裡最舊的男一舍;最大的收穫是看到了一些類似於八卦的畫面(科科)。第二次是在大三,住的是醫學院的男二舍;但因為事前沒確認好,去的時候才發現沒有床位可睡。所以我就在同學的座位上一整夜沒睡,通宵看完整部GTO日劇;回想起來通宵不睡實在是大學時期才做得到的事,現在完全無法了啊啊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