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裡可能有1 人、室內

 

#82年生的金智英
#KimJiYoungBorn1982 

 

82年生的金智英(Kim Ji-Young Born, 1982)

 

一向知道韓國的大男人主義十分嚴重,因此聽聞這這部電影在韓國引起性別論戰就十分有興趣。看完之後大概可以猜測論戰的原因,很多人肯定覺得有那麼嚴重嗎?老公已經對她很好了啊?只不過是她想太多、抗壓性低才會生了怪病而已(順便汙名化精神疾病)。

 

事實上現代社會中女性受到的不平等待遇時常來自於幽微之處,而不是色員外調戲丫鬟那種顯而易見的欺凌。老公可以甜言蜜語地要求老婆生孩子,反正「又不會改變什麼」;老婆生孩子後想出去工作時老公可以一口回絕,因為「你跟孩子已經很辛苦了」。父親可以理所當然地對求職不順的女兒說你什麼也不用做,準備嫁人就好;女兒受到男人騷擾時父親可以理直氣壯地指責女兒不夠保護好自己。

 

男性壓迫女性之外,女性之間也彼此壓迫,姑姑大驚小怪地對未婚的姪女指指點點,婆婆給予媳婦的無形壓力更是動魄驚心。即使走出家庭成為職業婦女,職場上的女性地位也沒有比較好;帶著小孩來職場會被批評,把小孩托給親戚全心工作又會被取笑。甚至帶小孩去公共場所,都還要忍受路人的閒言閒語。

 

如果詢問這些親人或同事,他們很可能真心不覺得自己有在壓迫別人,而是「出自一片好心」。這種幽微性以及出於好心正是最可怕的部分,連當事人都難以自覺有受到壓迫,甚至認為一切都是自己的錯,形成內在化的自我壓迫。很多人批評比起原著小說,孔劉的角色太過美化;不過這也證實了即使丈夫是好人(又帥成那樣),有意願支持妻子;只要無法理解女人在這個社會受到的差別待遇,妻子照樣會受苦。

 

精神疾病的設定確實有可議之處,看得出編劇想把那種內在化的壓迫用驚悚的方式給具象化,同時也藉由「附身」後的女主角傳達編劇的心聲,這部分我是喜歡的。但除了和實際的精神疾病有所差別外,這種安排也可能讓人認為只有少數女性抗壓性差才會生怪病,大部分女性不都活得好好的嗎。實際上那些壓力是社會集體加諸於所有女性的,只是每個人身處位置及擁有資源不同,應對能力及方式也有所差異而已;再加上亞洲人出了名地擅於吃苦耐勞,更可能會一輩子忍耐到底。

 

個人看這部電影非常有感,是因為自己也曾經當過加害者。當時是家母退休了幾年後,表示想趁著照顧家務的空檔,出去從事一些勞務型的工作。我和父親都覺得母親已經太辛苦了,何苦還要出去受罪,因此一致表達了反對立場;母親的這個想法最後也無疾而終。多年後有了更多人生閱歷,才意識到自己曾經剝奪了母親追求自主權及成就感的權利。多年後曾經裝作自然地提起此事,母親只是淡淡地說沒關係啊,現在這樣就很好了。

 

母親的雲淡風輕當然包含了許多人生智慧,不過想到當年母親肯定曾經有過的那些失落、不被家人認同的感覺,還是會感到虧欠;也因此看到片中主角的類似遭遇會特別有感。劇中最感人的一幕,應該是主角疑似外婆附身時,對於母親講的那段台詞;同時也是編劇(或原作者?)想對天下所有女性講的一席話吧。母親的眼淚似乎是為了心疼女兒而掉的,但對觀眾而言可能更願意相信,那些眼淚有一部分是代表多年來的辛苦終於獲得理解了的安慰吧。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的圖片搜尋結果

 

#王牌冤家
#EternalSunshineOfTheSpotlessMind
#防雷線下有雷

 

王牌冤家(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這個中文片名加上男主角是金凱瑞,怎麼想都應該是部愛情輕喜劇;但故事雖然是在講愛情,卻完全不走輕鬆喜悅的調性。本片雖然使用了科幻的設定但並未過份賣弄,主軸還是在處理記憶,處理失去,處理愛情。收起搞笑天份的金凱瑞表現依舊出色,一蹶不振的樣子讓人相當感同身受。

 

===================================
我是防雷線,這中文譯名超爛
===================================

 

男主角在分手後的不斷自我追問,發現對方居然主動要求刪除記憶,自己也要求刪除記憶時必須重溫過去的點滴回憶,這一切都讓人忍不住跟著主角一起難過。看的時候我問自己會不會想要刪除和對方有關的記憶?我想我可能捨不得刪除吧,但如果能暫時收起來一陣子不要想起好像還不錯;如果可以把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給刪除就更好了。

 

以上都是舖陳,真正精彩的還在後面。觀眾隨著主角的記憶逐漸瞭解到兩人分開的原因,猶如《婚姻故事》般,不外乎關係內的相互消磨。進入記憶片段後的劇情既不連貫也不完整,一開始不太適應,但慢慢就可以理解那正是記憶的破碎性。而記憶中各種片段交錯出現所累積的後勁更是強烈,看著主角回到丟臉的回憶,回到被霸凌的童年,回到毫無武裝的真實與脆弱,躲在記憶地圖片段中抗拒被刪除,並沉緬於曾經或不曾經歷的美好時光,這一切都實在太逼人了。

 

觀看過程中會不斷自我詢問,如果已經預知未來的記憶會被刪除,還會跟劇中主角一樣決定享受當下嗎?這樣的享受有意義嗎?如果預知我之後會不愛你了,我還會愛下去嗎?如果預知你之後會不愛我了,我還會愛下去嗎?甚至連記憶外的鬧劇都發展得出人意表,男人的乘虛而入雖然令人氣憤,但已經被忘記的自己好像沒有什麼立場說話;而女孩的遭遇更是血淋淋的警世寓言,我們是否總是愛上相同類型的人,然後得到相同類型的結局呢?對照現實生活來看,好像的確是如此呢。(笑)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像裡可能有3 個人、微笑的人、大家站著和戶外

 

#韋馱天
#東京奧運故事
#いだてん
#東京オリムピック噺

  

馱天~東京奧運故事~(いだてん〜東京オリムピック噺〜)

 

衝著對宮藤官九郎的喜愛,第一次追完整部大河劇。宮藤的戲收視欠佳已成常態,這次更創下了歷來大河劇的新低點。原因可能跟宮藤style與大河劇固有收視族群的喜好差距太大,而且為了好好講日本參與奧運的故事,又無法充分發揮宮藤的惡搞創意有關。但這部劇我還是很喜歡,難得有時間如此近代的大河劇,讓人特別有感;除了瞭解日本現代體育的興革外,也彷彿一同經歷了日本社會變遷與現代化的過程。

 

即使僅在100年前,過去人們對於奧運、對於運動的觀念仍令人驚訝。例如當時許多日本人不贊同參加奧運,認為會給選手太大壓力,如果輸給他國選手有損國家名譽要切腹;和現代已深植人心的和平競技、志在參加、輸了也光榮等概念大相逕庭。

 

劇中的三個主要角色包含在日本體育洪荒時期居功厥偉的「日本體育之父」嘉納治五郎、從第一集跑到最後一集的「韋馱天」金栗四三、以及瘋奧運瘋成癲的首席推手田畑政治。有了這些幕前幕後的功臣,日本體育才得以一步步向前,甚至在世界競賽的舞台上大展光芒。看著三個主要角色從第一次登場到最後一集的成長、遭遇及變化,真是令人感觸良多啊。

 

推廣女子運動的過程中也遇到阻礙,在當時亞洲的觀念裡女性的人生目標還是結婚生子、相夫教子;因此女性穿著運動服露出肩腿是不知檢點,女性投入運動而沒有及早覓得好夫家是愧對自己的人生。也因此當日本女子選手首次奪下奧運獎牌、甚至奧運金牌時,會如此令人激動了。

 

體育選手的拼鬥精神無疑是片中亮點,尤其韋馱天拼命跑步和東洋魔女的部分都很令人感動。另外長大後才慢慢發現體育競賽比的不只是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同等重要;幾乎每個偉大或不偉大的選手都經歷過自我懷疑、自我否定的過程。最後的競賽輸贏是殘酷的,拼了全力後無論是狂喜或是失落的表情都令人動容;看完全劇後我印象最深的還是三島完賽時的笑容,生田斗真演得真的太好了。(身材也很好)(可惜長了鬍子不是我的菜)

 

宮藤官九郎依然擅於在觀眾沒有防備的時候來個回馬槍,每每讓人好哭又好笑。而人們在危難時期的互助精神則讓人想起《小海女》。至於落語支線雖然有趣,呼應到主線的部分也有足夠水準;但畢竟不是整齣戲的重點,加上北野武實在演得太爛(森山未來大勝),所以感動程度不及《虎與龍》。(還我西田敏行!QQ)不過許多宮藤官九郎的老班底再度出現,阿部貞夫、荒川良良、藥師丸博子、小泉今日子、神木隆之介、桐谷健太、星野源、橋本愛、皆川猿時,非常令人開心。

 

由於兩次世界大戰對於奧運史影響甚大,本片自然也無法避而不提。由於日本是二戰發起國之一,之前好像也沒看過其他日劇著墨於此,因此在開播前就一直很好奇《韋馱天》會怎麼處理這段歷史。結果有稍微檢討了戰爭和軍國主義的部分,但總覺得有點輕描淡寫地處理過去;我想畢竟還是日本大河劇,不管在描述戰爭或是體育本身都難免帶著國族主義吧,如果是其他亞洲國家來拍肯定會有不同的視野。不過劇中也有提到台灣在國際運動圈裡被打壓的歷史,之前完全不知道有這一段,滿驚喜的。

 

最後一集看到某位神秘嘉賓登場,只想跟他說謝謝你接下這麼吃力不討好的工作,辛苦你了,我會繼續愛你。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

 

#那一天

 

那一天

 

相較於《越界》和《圈套》,主CP的兩位演員外型沒有那麼優,但比較貼近現實與角色設定(前兩部主CP帥到完全脫離現實),劇情舖陳和演技都足夠,所以這對CP我覺得很OK。

 

不過這部和《圈套》的副CP有共同的缺點:感情線缺乏舖陳,且演技落差大。老孫演技大概是四個主角裡最好的,但角色本身很煩人,一開始就是個噁心的騷擾犯,完全看不出志剛有喜歡老孫;結果居然莫名就在一起了。志剛有混血兒的俊美,但演技實在不行,彷彿只有燦笑和皺眉兩種表情,讓人頻頻出戲。

 

項家父母同樣有演技落差大的問題,同樣是歌手出身,于子育(琇琴)多年磨鍊下來的演技把阿山遠遠拋到身後,大部分的對手戲也都是她在cover阿山。至於一群男同學台詞的中二感十分足夠,外型也加了不少分。

 

本劇前半段其實滿令人期待的,中後段平淡放閃的部分真的有點平淡,不過還可以接受。至於最後兩集的狀況因為事先聽到朋友的哀號,有了心理準備,所以不會太難接受,只是難以理解。我覺得這樣的安排在合理性上並沒有問題,但就像《天黑請閉眼》的子青CP一樣,情感上令人難以接受。除了證明兩個主角有能力演出截然不同的角色外,實在看不出這樣安排有任何合理的原因,有些可惜。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像裡可能有1 人、特寫

 

#茱蒂
#Judy

 

茱蒂(Judy)

 

Judy Garland當然值得一部傳記電影,不過這部電影完全跳過她的事業高峰,只專注於這位傳奇女星晚年失意的時光。由於不需要流水帳地交代生平大事,因此在人物情感的刻劃上特別出色,即使對Judy Garland絲毫不熟的觀眾也能為之動容。

 

年逾四十的Judy事業、婚姻與家庭皆不順遂,為了償還債務並爭取撫養權而不得不接下倫敦的演出邀請;奮力一搏的同時還需要面對睡眠、精神、物質濫用等個人問題。這些問題皆來自於Judy青少年時期在片場遭遇的非人道對待,超時工作、惡性減肥、強灌香菸與咖啡、強迫服用藥物抑制食慾、精神上的威脅利誘、甚至肢體上的性騷擾。

 

年少的經歷讓Judy年紀輕輕就家喻戶曉,然而人生也因此抹上了悲劇色彩。晚年的Judy狀態良好時上了舞台仍能盡情揮灑,搏得滿堂彩;下了舞台的人生卻是一片混亂,連一般人該有的平凡幸福都無緣享受,著實令人心疼。然而我很喜歡這部電影用一種溫暖的調性去處理悲傷的故事走向,可能就是因為那股悲傷裡的溫柔,才讓我在戲院裡哭到不行,還要壓抑吸鼻涕的聲音以免吵到別人吧。

 

整部電影第一個哭點是衣櫃裡那段(很莫名),第二個哭點則是同志歌迷彈鋼琴彈到哭時Judy抱著他的橋段。Judy Garland的名字總是和同志族群脫不了關係,除了與石牆運動的可能連結、除了《Over The Rainbow》本身外,Judy表面光鮮但私底下飽受壓迫與霸凌的一生肯定也讓許多同志朋友感受至深。飾演Judy的Renée Zellweger擁抱的不只是虛擬的同志歌迷,彷彿也擁抱了所有在那個年代受傷過的同志朋友,以及坐在電影院裡哭到亂七八糟的觀眾(對就是我本人)。

 

我喜歡開頭與結尾畫面的文字顏色,如同紅寶石般,我想那代表著Judy Garland短暫而璀璨的生命吧。我也喜歡片中替Judy安排了快樂幸福的片段,包括與Mickey的相戀,以及與助理Roselyn的相知相惜。飾演Roselyn的Jessie Buckley不久前才主演了《鏗鏘玫瑰》(Wild Rose),人名與片名的相似性或許也是種冥冥中的註定吧。

 

彷彿從電影第一秒就開始盼望的歌曲終於在最後盼到了,登場及結束的安排都非常催淚。Renée Zellweger實在太出色,歌聲與演技同樣動人;某首歌的舞台演出從起初的拘謹不安到結尾的大鳴大放,她彷彿動用了全身細胞在表演,爆發力相當驚人。在網路上看了一些Judy Garland晚期的舞台表演片段,Renée的肢體、表情、甚至背影都與Judy十分神似。謝謝你,謝謝你把Judy在晚年與生命奮力拼搏的身影呈現得如此動人。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像裡可能有1 人、微笑中、特寫

 

#鬼店
#TheShining

 

鬼店(The Shining)

 

對於恐怖片一向沒有太大興趣,然而《鬼店》實在太常被拿來致敬,忍不住找來朝聖一下。這部的片齡居然跟我一樣大,無怪乎節奏和現代電影完全不同,劇情和現在的恐怖片比起來簡單很多,也沒有什麼翻轉或轉折。用現在的眼光看來,《鬼店》可能稱不上恐怖,畢竟多年來我們已經被各種恐怖片給洗禮過了。但比起現代恐怖片濫用成災的jump scare嚇人手法,《鬼店》單純以演員的狂放演技製造恐怖感,並利用劇情推展、反覆的場景與鏡頭、特殊的運鏡方式來疊加懸疑性,看來反而有種清爽的感覺。至於難以理解的後半段及結局,許多謎團歷經將近40年的無數討論仍未解開,各種揣測沸沸揚揚,也是本片成為經典電影的原因之一吧。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像裡可能有1 人、坐下

 

#冰雪奇緣2
#Frozen2
#第二段開始有雷

 

冰雪奇緣2(Frozen 2)

 

先說結論:我喜歡第二集勝過第一集。可能是第一集評價太好,我又不是在電影院看比較不專心,所以看完後除了Elsa這個角色和其遭遇太吸引人、讓人很有共感之外沒有太大驚喜;而第二集網路評價兩極,因此沒有抱太高期待,反而從頭到尾我都很喜歡。可能跟自己現在的狀態有關吧,劇情、笑點、萌點、歌曲、略微點到的議題都有打中我,而且好幾個片段都跟自己過去的經歷有所連結。

 

===================================

我是久違的防雷線

===================================

 

電影開頭就有吸引到我,很喜歡Elsa和Anna和父母的互動;母親唱的歌宛如古老民謠般寧靜而動人(而且故事後段才知道它不只是搖籃曲),而父親的故事搭配Elsa聽到的迷之音,為整篇故事的懸疑性揭開了序幕。原本以為Elsa又要再次拋妻棄子(X)獨自冒險,但本次的正能量擔當Anna堅持同行,且一併帶上一心想求婚的Kristoff和Sven,開啟了這趟神奇之旅。

 

雪寶無疑是此次的搞笑擔當,雖然有點刻意,但大多數的笑點都還是有戳中我,尤其是快速講完第一集劇情那段實在太精采了。雪寶那首「我長大後就會懂了」固然是笑點,但也讓我想起小時候覺得大人什麼都懂好厲害,長大後才知道很多大人都只是不懂裝懂而已。本片另一個笑點是向80、90年代MV致敬的橋段,雖然有點突兀又過長,但太有哏了我還是忍不住一直笑;只是很年輕的觀眾看這段會覺得好笑嗎?

 

自然界的四大元素算是老哏,不過我還是滿吃這個老哏的,畢竟我就是RPG控啊。(懷念FF5!)除了火元素看久了覺得有點刻意賣萌但又不夠萌之外,其餘三大元素的處理方式都很不錯。至於第五靈的舖陳算是用心,不過和一同觀影的螢幕情侶(?)討論後發現,這集還是沒有完全交代清楚Elsa為什麼會有魔法啊?莫非要拍第三集?

 

Anna得知Elsa死訊(?)後的那首歌寫得非常好,描繪出人在面對巨大傷痛時的復原過程;先是陷在悲慟中,感到一切無望、世界無光;之後慢慢聆聽內心的一絲聲音,緩慢扶著牆壁站起來,試著走出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可能自己也正在復原過程當中,所以對於這段特別有感。而且Anna這集真是(愛的)正能量大噴發,雖然有魔法的是Elsa,但一路在背後一直支持Elsa、肯定Elsa、拯救Elsa的都是Anna;而且最後Anna吊到了老公又保有真愛Elsa,真的是雙性戀的楷模啊。(究竟多愛得罪雙性戀)

 

從第一集就已經知道比起城堡生活,外面的未知世界更讓Elsa感到自在;只是放不下愛她的人和她愛的人(裘海正表示:),所以最後還是留在城堡裡。續集則是讓Elsa徹底into the unknown,找出父母死亡的真相、解放迷霧森林後,發現森林才是她心之所嚮。很多人在第一集看到Elsa的遭遇時會聯想到同志的生命歷程,對我來說第二集的結尾也有類似連結:從小成長過程雖然平順,但接觸同志社群前總覺得某些方面與週遭格格不入;進入社群後找到了安穩的舒適圈,和過去的人際關係即使距離拉遠仍然相知相惜。因此我非常喜歡結尾兩位女主角分隔兩地、卻又保持緊密聯繫的安排;包括《無敵破壞王2》、《玩具總動員4》,最近的動畫片真的很常處理分離焦慮的議題呢。

 

看到很多人說第二集的Elsa魔法變好弱不喜歡,我覺得Elsa從小就因為無法控制自己的魔力而困擾,每次施展舖天蓋地的強大魔法也時常是在追尋自我的過程中情緒失控所發生的;所以與其像第一集那樣擁有強大魔力但孤單而悲傷,我寧可看到魔力變弱但依然保有自我,能夠露出真心笑容的Elsa。最後我也喜歡這部電影帶到的一點點議題,包括環保,包括轉型正義,當然還有性別;冒險犯難的是女性,拯救真愛(?)的也是女性,至於男性就在旁邊歌頌愛情就好(?)。當然結尾還是有英雄救美的傳統帥氣戲碼啦,不過與過去的迪士尼電影相比,《冰雪奇緣》確實呈現了完全不同的性別面貌,是本系列最吸引人的部分。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富翁
神秘人(不知道正確名稱)
戴帽子(不知道正確名稱)
海戰棋 (Battleship)
妙探尋兇 (Clue)

-----長大後的分隔線-----

卡卡頌<&數種擴充版> (Carcassonne)
矮人礦坑<&二代擴充版> (Saboteur)
牛頭王 (Take 6) (6 Nimmt)
狼人 (The Werewolves)
三國殺
BANG!
砍樹皮
打鴨子 (Sitting Ducks Gallery)
是的!船長動物大老二 (Frank's Zoo)
德國心臟病 (Halli Galli)
盜夢都市 (Inception)
風聲
說書人 (Dixit)
山中小屋 (Betrayal at House on the Hill)
小白世紀 (Munchkin)
跑跑龜 (Schildkrotenrennen)
富饒之城 (Citadels)
暗影獵人 (Shadow Hunter)
熱氣球之旅 (Cloud 9)
閃靈快手 (GeistesBlitz)
醜娃娃 (UglyDoll)
阿貓阿狗戰鬥牌
星杯傳說
隆重登場 (Tadaaam!)
魔法少女小圓
反抗軍 (The Resistence)
銀河卡車 (Galaxy Trucker)
女巫釀 (Witch's Brew)
石器時代 (Stone Age)
從前從前 (Once upon a time)
全員逃走中
禁制之島 (Forbidden Island)
遠古封印 (Elder Sign)
瘟疫危機 (Pandemic)
嘿!那是我的魚! (Hey,that's my Fish!)
變色龍 (Coloretto)
種豆 (Bohnanza)
送禮高手 (GiftTrap)
七大奇觀 (7 Wonders)
魔城馬車 (Die Kutschfahrt)
演化論 (Evolution)
太陽神祭司 (Priest of RA)
羅生門
推倒提基 (Tiki Topple)
古墓迷蹤 (Pyramid)
佛羅倫斯王子 (Princes of Florence)
卡坦島 (The Settlers of Catan)
小世界 (Small World)
抵抗組織 (The Resistance)
印加寶藏 (Incan Gold)
世界末夜 (Defend the Manor House)
烏邦果 (Ubongo)
印第安吹牛 (Pow-wow)
終極密碼 (Da Vinci code) (Coda)
圈套 (Pit)
我是大老闆 (I'm the Boss)
東京之王 (King of Tokyo)
AV LIVE 謎片現場
戰國令
弒血盟約 (Blood Bound)
抵抗組織:阿瓦隆 (The Resistance: Avalon)
聖彼得堡 (Saint Petersburg)
毒藥 (Poison)
舞星・雅
拉密 (Rummikub)
馬尼拉 (Manila)
試個好遊戲(We Didn't Playtest This at all)
火球島(Fireball Island)
電力世界(Electropolis))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未提供相片說明。

 

#怪獸電力公司
#MonstersInc
#怪獸大學
#MonstersUniversity

 

怪獸電力公司(Monsters, Inc.)/怪獸大學(Monsters University)

 

藉由怪獸去嚇小孩的尖叫聲來獲得電力,實在是太有創意的設定。皮克斯再度展現了他們處理創意、劇情、角色及世界觀的傑出功力,故事說得流暢逗趣,又有適當的深度與轉折。之前沒看過電影時看到毛怪、大眼怪等角色時並不覺得他們討喜,果然還是要搭配劇情才會了解他們的可愛之處啊。

 

本傳稍嫌不夠完整的世界觀,在前傳《怪獸大學》有著相當的補足。延續《怪獸電力公司》令人驚喜的創意,《怪獸大學》的劇情走勢比較老哏,不過是發揮得很好的老哏,既勵志又充滿笑料(我最喜歡OK隊在地下室宣誓的部分);許多細節和本傳也有許多微妙的連結,比對起來處處是驚喜。

 

本傳有一點沒有明說但我非常喜歡,就是無論長相多麼奇怪的怪物,在那個世界觀裡都是不奇怪的。這個概念到了前傳更為延伸,嚇人的方式不只一種,每隻怪物都可以依照自己的特長,發展出獨持的嚇人模式;即使你天生不擅於嚇人,也有機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位置。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像裡可能有5 個人、大家站著

 

#特約經紀公司

#スペシャルアクターズ

#SpecialActors

 

特約經紀公司(スペシャルアクターズ

 

如果用《一屍到底》的神劇標準去期待會有點失望,把它當作日劇《信用詐欺師》一集的加長版也許比較OK吧。設定上算是有趣,諷刺邪教的部分十分到位,整體的劇情安排也有其用心,翻轉的部分比起《一屍到底》甚至更徹底。但《一屍到底》的厲害之處不在於翻轉,而在於大膽的創意、完美的執行面、以及翻轉後有時間讓觀眾徹底享受前後對照、恍然一悟的痛快感;且合理性、細節處理絲毫不馬虎,笑點與親情點也很自然地融入其中。但《特約經紀公司》大部分的時間都處於「算是好笑又諷刺,但部分劇情有些偷懶」的氛圍,主角一緊張就容易昏倒的特質也不太討喜。最後的翻轉真的不錯,爆點足夠且相當感人,也解釋了前面許多不合理之處;但前面的觀影情緒已然存在,很難抹滅,讓人覺得有點可惜。這部片還是有可看之處,對於像我一樣喜歡徹底劇情翻轉的人來說還是值得一看;只是用《一屍到底》的標準來看真的是奢求了,畢竟那樣的神作實在是太難得。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大家坐著、墨鏡和戶外

#賽道狂人
#FordVFerrari

 

 

賽道狂人(Ford v. Ferrari)

 

對賽車主題實在不太感興趣,小時候喜愛的賽車電玩大概只有瑪利歐賽車,因此原本有點擔心無法投入這部電影;但事實證明只要故事講得好,一切都不是問題。這部電影的故事本身就足夠精采,敘事方式明確易懂,角色立體且富魅力,節奏流暢至極。因此即使我對於對賽車(甚至一般汽車)的廠牌、車款、零件、組裝、技術、歷史、欣賞門道都一竅不通,卻能跟著劇情一路高低起伏,兩個半小時沒有冷場,看得十分過癮。

 

個性迥異卻又相互契合的主角一向是這種電影的成功方程式,Christian Bale和Matt Damon的表現相得益彰;而且好難想像Christian Bale從《為副不仁》的錢尼搖身一變成為精瘦的麥爾斯,不得不佩服現代電影化妝技術及演員的瘦身功力。另外這種主題比較「硬漢」、且年代在數十年前的電影,居然不會讓人感覺到有什麼性別刻板印象,且女角戲份不多但相當討喜搶眼,並未淪於花瓶角色,算是滿難得的。

 

今年十月曾經在花蓮初次體驗賽車,雖然我們開的速度不知道比正式賽車慢了多少個檔次,但是那種風壓、震動、高速時的模糊視線、轉彎時的離心力還是相當令人震撼。所以看這部電影的飆速畫面時特別有臨場感,身體彷彿回到當時坐在賽車裡一樣。無論你是否著迷於賽車,無論你注重劇情深度、節奏流暢或是爽度,這部電影應該都能滿足你。這應該是我第一部覺得這麼好看的賽車電影(話說我好像也沒看過什麼賽車電影),猶記上半年還在抱怨沒什麼好電影,下半年實在是驚喜連連;看來要挑出年度十大電影又要讓人頭痛了。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83

星星知我心

1984

星星的故鄉

1985

一代女皇

1986

上錯天堂投錯胎
家和萬事興
我心深處

1987

庭院深深

八月桂花香
在水一方
黃金孔雀城
媽媽吉利小叮噹
萬世師表

1989

追妻三人行
追妻三人行大運
郵差總是按錯鈴(郵差總是按對鈴)
又見郵差來按鈴

1990

六個夢 — 婉君
六個夢 — 啞妻
碧海晴天
浴火鳳凰
親愛的,我把英雄變美人啦
天才保姆
大兵日記
財神爺報到
郵差三度來按鈴
今天不看病

1991

京城四少
朋友好久不見
郵差四度來按鈴

1992

神仙老爸
大紅燈籠高高掛

1993

梅花三弄 — 梅花烙
梅花三弄 — 水雲間
包青天
大太監與小木匠
歡喜樓
英雄世家
花系列 — 仙人掌花

1994

牽手出頭天
臺灣水滸傳
兩個永恆 — 新月格格
兩個永恆 — 煙鎖重樓
花系列 — 火鶴
花系列 — 青蓮花

1995

花系列 — 七夕花

1996

花系列 — 喜願花

1997

虬髯客與紅拂女
花系列 — 罌粟花
花系列 — 姻緣花

1998

一品夫人芝麻官
算命的女人

2000

麻辣鮮師

2008

光陰的故事

2015

出境事務所

2016

植劇場 — 戀愛沙塵暴
植劇場 — 荼蘼
植劇場 — 姜老師,妳談過戀愛嗎?
植劇場 — 天黑請閉眼

2017

植劇場 — 積木之家
植劇場 — 夢裡的一千道牆
植劇場 — 花甲男孩轉大人

2018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 媽媽的遙控器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 貓的孩子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 茉莉的最後一天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 孔雀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 必須過動
History2 — 越界

2019

我們與惡的距離
俗女養成記
罪夢者
History3 — 圈套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Irishman」的圖片搜尋結果

 

#愛爾蘭人
#TheIrishman

 

愛爾蘭人(The Irishman)

 

三個半小時的長度實在驚人,我也很不專心地分了很多段才看完。然而這部片的劇情雖然平舖直敘卻不枯躁,無論是黑色幽默或令人不安的橋段都很出色,節奏也十分流暢,幾個爆點在整體的平靜氛圍當中更顯突出。幾位老演員的演技爐火純青,而且各有各的出色之處,把幾個角色的個人特質突顯得相當鮮明。我通常對於太陽剛、太暴力的片子無感,但這部片用一種平凡而荒謬的態度去處理黑幫人生中的殘酷與暴力;一路看著每個角色的台詞、抉擇、處境與結局,實在是既諷刺又令人感歎。有篇影評說這部片是「解構黑幫電影神話」我覺得相當精準,何況解構的還是擅長拍攝黑幫片的馬丁史柯西斯,更具說服力。我覺得這部片雖然很長但非常迷人,而且網路上有人分享在Netflix上切成四段的觀賞方式,就把它當作四集的影集來看也十分合適。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Dec 02 Mon 2019 21:02
  • 大餓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微笑的人、大家坐著和室內

 

#大餓

 

大餓

 

因為身邊有朋友在推動這個議題,因此看了很有感觸。蔡嘉茵的演技沉穩而生動,把胖女生原本與自己的身材安然共存、卻因為各種外在壓力把自己搞得不成人形的過程、以及生理與心理相互影響的惡性循環活生生地呈現出來。小男生的支線同樣動人,又與主線相互映襯;就像梁靜茹MV裡那句台詞,所謂的「為我好」到底是為你好還是為我好?

 

後半段的節奏一度讓我覺得有點怪,但整體而言我喜歡這部戲的調性分配,大多時間處於輕鬆氛圍,但幾個爆點著實令人揪心。而且主角面對這些爆點也只配擁有短暫的情緒波動,之後仍要打起精神繼續生活;這點實在太符合現實了。結尾在高潮後趨於平淡,說不上喜歡不喜歡,反正胖子或許多弱勢族群的人生就是這樣吧,不好過但也死不了。

 

柯淑勤的表現依然令人安心(看到陽光快遞又看到柯淑勤實在很難不想到《陽光普照》),張耀仁也有稱職演出(笑容夠陽光);謝祖武實在太適合這種角色了。很高興有台灣電影正視這個重要議題,看到部分網友還是用「肥胖不健康就是不對啊怪誰」「憑什麼要強迫大家都接受胖子」,就知道這個議題才剛起步,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呢。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之日常音樂節辦到第二屆了,很佩服郭子的熱誠與堅持。第二屆的陣容依然堅強,兩天的卡司都十分誘人,可惜我沒買到第一天的票;不過以我昨晚的身體狀況也沒辦法去聽,如果有買票的話應該會更嘔吧。

 

1. 李壽全

未來的未來
我的志願
你是我的天使( feat. 黃韻玲)
握緊我的手( feat. 郭子)
張三的歌

 

李壽全不是唱將,卻是八、九零年代台灣流行音樂極重要的推手;因此這次是以朝聖的心態來聽他唱歌。「我的志願」和「張三的歌」是他的經典專輯《8又二分之一》專輯裡知名度最高的兩首歌,尤其「張三的歌」真是一首神奇的歌,懷抱不同心情、唱不同對象時都會產生不同感受。而這一晚我選擇唱給自己聽,希望能帶給自己多一分歌裡的灑脫與光亮。

 

2. 黃韻玲/郭子

女人心事
離開我
太委屈
我不知道我愛你

 

黃韻玲和郭子連袂坐上舞台中央的椅子,套用黃韻玲的節目哏,齊聲說出「歡迎收看愛之日常萬萬歲~」結果居然是因為陶晶瑩前一天吃壞肚子上吐下瀉,人還在醫院吊點滴,兩人只好臨時上陣代打。觀眾席立刻傳出超明顯的歎息聲,畢竟應該有不少人是因為陶子而來的;不過生病這種事真的沒辦法啊。好在黃韻玲和郭子都身經百戰,偶有落詞或掉拍大家也不會太在意,反正前三首都是大合唱曲目,觀眾唱的比台上還大聲。「我不知道我愛你」本來應該是陶子的秘密曲目,沒辦法聽到她唱實在很可惜,希望她早日康復。

 

女人心事」讓我哭到沒辦法好好跟著唱,某句歌詞實在太戳中我了,為什麼要在這時候讓我聽這種歌詞?你知道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有多難嗎?那時候郭子正背對著我,拿麥克風給面前的觀眾唱(後來發現居然是高小龍,我完全不知道我跟熱線的其他人坐那麼近);如果郭子轉過身來遞麥給我,全場觀眾就會聽到我哽咽的聲音了哈哈哈。

 

3. 彭佳慧

快樂的人請舉手
一九九幾的他
組曲(死心眼+甘願+相見恨晚)
大齡女子

 

聽彭佳慧嘶吼真的還滿過癮的,最驚喜的莫過於「一九九幾的他」,在演唱會上聽真的好有感覺喔,也是整場演唱會除了「女人心事」外另一首讓我掉淚的歌,某句歌詞同樣太犯規了。彭佳慧說組曲當中有一首讓她唱到想吐,想必是「相見恨晚」;但我必須說這首歌聽了十幾年還是聽不厭啊。倒是「大齡女子」雖然幫助彭佳慧拿下金曲歌后,據說很多男同志很有感,而且理應符合我現在的狀況,可是我真的對這首歌沒有感覺耶。

 

4. 江美琪

愛情的重量
我多麼羨慕你
雙手的溫柔
我們都是有歌的人
袖手旁觀
親愛的你怎麼不在身邊 

 

身為整場最年輕的歌手,小美其實也默默唱了20年;現場狀況非常好,而且在演唱會上非常high(雖然最high的一位還沒登場)。這一段我最喜歡「雙手的溫柔」,可能最符合當下的心境吧。倒是出道20年紀念曲「我們都是有歌的人」無論詞曲都沒有打動我耶,覺得有點可惜。

 

5. 伍思凱

愛的鋼琴手
愛要怎麼說
最愛是你
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分享

 

整場最high的傢伙在這裡!(指)這三天沒什麼睡的人居然high成這樣合理嗎?我記得2011年聽你的演唱會沒有這麼誇張啊!這次聽伍思凱講才知道他曾經被稱作「愛的歌手」,想想真的也是啦,除了這四首經典曲目歌名都有愛之外,「愛到最高點」、「愛與愁」、「我最愛的朋友」、「曾經愛你永遠愛你」、「愛的過火」、「愛的牧羊人」都是歌名有愛的主打歌,實在太有趣了。這幾首歌我都非常喜歡,雖然「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改成搖滾版讓觀眾一直嘿嘿嘿的叫有點破壞氣氛。無論如何伍思凱睽違八年終於又在台灣開唱實在是太棒了,身為80-90年代台灣流行歌盛世的指標性人物,聲音狀況依然保持良好,趕快再回台灣開個人演唱會吧!

 

整場演唱會就在眾歌手合唱「分享」的歌聲中結束了。想起去年愛之日常暖心場有很多兩兩配對合唱曲、以及老歌翻唱,感覺得出五個藝人彼此非常熟稔;而大地場則有原住民的天生high加持,氣氛也非常熱鬧。相較之下今年雖然都是大咖,每位歌手我也都很喜歡,但好像少了一點熱絡感,可能彼此私底下熟悉的程度有差吧。然後今年的藝人上台都有講到愛滋,這點我覺得不錯;但大部分都只講到愛、包容、關懷這種比較空泛的層次,沒有多傳播一些什麼資訊或想法出去,覺得有點可惜。不過整體來說還是很棒的演唱會,如果陶子沒有拉肚子、我沒有感冒就更好了。

文章標籤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