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雷)
流麻溝十五號
遲了這麼久才來看這部電影,看完電影很悶,上網看完電影評論更悶。電影本身我覺得是不難看的,有營造出人人自危的氛圍,也呈現出本省人、外省人都可能是威權體制下的受害者,最後的笑容也甚具感染力;余佩真、連俞涵、徐麗雯、馬力歐等演員表現也都滿亮眼的。比較可惜的地方是角色太樣板化,太想傳達某些訊息而使得台詞有些刻意。
看了網路評論後,深深覺得轉型正義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像國民黨那樣長年隱瞞事實,至今仍不肯負起責任,把當年的迫害包裝成族群對立的態度當然無藥可救。但在與之對抗的過程也應該更加謹慎,紀錄片可以有自己的立場與著重處,但還是應該避免偏離史實,否則對於白色恐怖的認知淺薄如我,可能會誤以為電影內容就是事件真相,如此一來也失去了轉型正義的正當性。
對於學生時期幾乎完全不了解白色恐怖的我,還是很感謝有這樣的作品讓我有機會接觸相關事件,也樂見未來有更多影視作品以不同觀點來描述這片土地上發生過的諸多事件。然後片尾曹雅雯的歌太切題也太好聽了。
#流麻溝十五號 #余佩真 #連俞涵 #徐麗雯 #馬力歐 #曹雅雯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大雷)
哈勇家
因為時間關係沒看到前10分鐘覺得可惜。很有親切感的一部電影,劇裡的村落和這幾年造訪過的原住民部落氛圍好像。最有感的是手足間的矛盾心情,當手足遇到困難時,自己究竟有多少幫忙的義務?如何在親情、家族壓力與個人需求中取得平衡?上一代和下一代看在眼裡的感覺是什麼?最近看的《神人之家》也恰好有類似狀況。
另外有感的是台灣選舉文化,候選人就是比誰跑的場多,誰握手握得勤,誰更懂得和重要人士交陪;然而這些真的跟當選後是否稱職有任何關聯性嗎?之前選舉期間造訪屏東原住民部落也是被滿滿的造勢旗幟和宣傳車嚇到,不過這種選舉文化也不限於部落就是了。
熱情幽默、歌舞表演、獨特口音仍是主流社會對於原住民固有的討喜印象;不過原住民文化如何與現代社會的資本主義與政治體系共存,身為原住民如何在融入現代社會之餘兼顧文化傳承,政府及社會又應該負到什麼責任,這些嚴肅的議題可能也是必須去面對的。
陳潔瑤導演能讓這群素人演員表現得如此專業且自然,確實不愧於金馬獎最佳導演的名號。至於阿嬤林詹珍妹獲得金馬獎,我一直在想這種小孩或老人的演出,好像很難區分究竟是演技,還是演員本人的討喜與自然狀態?要怎麼跟楊麗音這種資深演員相比較?但我也還沒看過在《一家子兒咕咕叫》就是了。
#哈勇家 #陳潔瑤 #林詹珍妹 #張祖鈞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點雷但應該還好
王冠(The Crown)第五季
看到有人批評第五季不夠好看,我覺得演員陣容的確不符合某些人的想像,但能夠兼顧歷史事件、人物性格及戲劇性,已經是很不簡單的事情了。新任主角過去在《哈利波特》系列裡的形象確實難以抹滅,但在《王冠》裡和前幾任演員的語調、神情和姿態相當連貫,只花了一集時間就讓我相信他是女王,而非恩不里居。加上第五季已經是我懂事之後的年代,所以看了還是很有感。
第五季的英國王室面對現代化社會,顯得風雨飄搖。女王面臨老年議題及信任危機,急於上位的查爾斯卻因為黛安娜的一席訪談弄得一身腥;而終於離婚的黛安卻依然不快樂。王室存依然保有陳舊而優雅的風格,然而與現代化社會的扞格,將是未來存亡的關鍵。
這季歷經了蘇聯解體、香港回歸等重要事件,此外《王冠》相當擅長做出不同人物或事件之間的對比,例如兩代公主的遭遇與抉擇,第六集開頭遭到射擊的不同對象,或是用女王婚姻來類比英俄關係。當然還有查爾斯和黛安娜的世紀婚姻終結,當然還有他當年的婚內醜聞,不知道這位第五季播出時已上位的英國國王作何感想?不過劇中還是有盡量平衡報導,包括接觸多元族群、基金改善青少年生活的部分。
從第一季看到第五季,年輕角色步入中老年,小孩角色也都已成年,其實有種你們都長大了啊的感慨。(但人家明明都比你老)
#王冠 #TheCrown #LesleyManville #ImeldaStaunton #DominicWest #ElizabethDebicki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他們用女性主義幹了什麼!在流行文化中被架空的社會運動
以直白而諷刺的筆觸描述女性主義一路至今所遇到的狀況。從不討喜的形象到商業利益,從人人喊打到趨之若鶩,現在世人眼中的女性主義,還是原本的女性主義嗎?
嗅覺敏銳的商人,從已發展了一段時的女性主義當中嗅到商機;被商業收編的女性主義看來更親切、更迷人,但也更難堅持原本的價值觀。女性用品廣告致力於提升女性意識不是壞事,然而當女性賦權的概念中偷渡了「女性消費自由」的商業利益,當圓滑討喜的市場女性主義不去檢討結構與制度的不平等,僅著重於個體的偶像崇拜及商業消費,原本女性主義想要解決的問題便依然存在。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媒體及社群,女性的艱難處境被歸咎於個別女性的問題,以及他們不夠努力,而非需要集體面對不公義的父權制度。女性只要有所選擇,所有性別問題就迎刃而解;而非結構性的不平等使得這種「看似有所選擇」實質上沒有選擇。女性主義也被認為導致女人更不快樂、更不幸福、剝奪他們打扮漂亮獲得男人關注的權利,而非試圖指出結構面的不平等,幫助所有女人真正擁有不被壓迫的自由與選擇權。
許多女性主義的反挫,在台灣也同樣真實上演;例如方興未艾的仇女文化,以及仇女者眼中的稻草人女性主義。當然還有一再成為反女性主義理由的性別本質論,女生天生就喜歡打扮漂亮,本來就不想做高薪工作;女童本來就愛粉紅色的衣服玩具(而男童當然就愛藍色了)。這些理論都忽略了後天社會文化對於每個人的喜好與價值觀有多大的影響。
閱讀時很有既視感,女性主義與同志運動所遇到的困境和反對理由實在太相似了。買賣彩虹商品,不就算是在做同志運動了嗎?同志只要堅強一點,就不怕歧視了啊?同志運動者為什麼要引起爭端與對立,用溫和的方式不是更容易爭取支持嗎?
書中提到的一點我很有感,市場女性主義固然迷人,但真正的女性主義其實並不有趣也不該有趣,它在本質上就應該是尖銳、無趣又具爭議的;因為它訴求的是爭取人的基本權益,並且重新調整權力平衡,因此勢必會造成既得利益者的不滿。社會運動絕對必須前進,但不應該因為媚俗而失去原有的精神和方向,相信同志運動也是如此吧。
1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後一段比較有雷)
神人之家
非常觸動人心的紀錄片。不賣弄本土元素,卻充滿了這片土地的氣息;以信仰為題叩問,解答的卻是家庭議題。看著導演帶著矛盾心情回家,在拍攝過程中理解過去、理解家人、理解自己,雖然無法完全達到和解,傷痕也不可能完全消失,但產生的救贖還是令人動容。電影的剪接與運鏡方式猶如劇情片,時常感覺演員演技也太真實,然後才想起來這其實是紀錄片啊。
嗜賭成命的父親,寡言不擅溝通(也不認為自己需要溝通)的模樣在那一代的台灣異男中甚具代表性;嘴硬心軟,扛起全家卻忽略自我的母親也是極典型的台灣媽媽身影。哥哥明明認真會做事(而且有帥)卻屢屢受挫,眼神裡寫著認命二字(爸爸和媽媽眼神裡也有字:「茫然」和「倔強」);加上帶著罪惡感逃離家庭的弟弟,組成了這個不完美的神人之家。
神人之家的每個成員對於信仰的理解不盡相同。母親的信仰不摻一絲懷疑,把神像當作老朋友般照顧,在這個家裡也許神像和他的距離比起丈夫更親近。上聽天命的哥哥替人求神問卜,自己腳踏實地工作卻不順遂時也曾無奈質問上蒼為何不保佑自己。小侄子平時對信仰質疑,關鍵時刻卻哭著問父親為什麼不問神明該怎麼辦(本片哭點之一);而導演則帶著滿滿的疑問來進行拍攝。
很幸運遇到導演QA場,原來當初回家拍攝影片的部分原因,是利用拍攝者與被攝者的關係拉開與家人的距離。然而拍攝本身到後來反而變成溝通的橋樑,侄子很喜歡叔叔回家拍片,因為會讓家裡氣氛變好;家人也動不動就打電話問有沒有要回來拍片。聽著很多觀眾用台語發問和回饋好感動,延續了電影氛圍,也聽得出很多人在片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部分。
被問到對於爸爸過世的感受時,導演請同事代唸稿子,因為覺得這些話自己說不出口;原來片中有很多與爸爸有關的衝突,在爸爸過世之後都刪掉了,因為導演覺得自己不是個好兒子。可以看出導演至今仍懷有愧疚和遺憾,幸好拍片、上映、接受提問的過程對他而言都是救贖。
觀看過程中時常忍不住和其他觀眾一起發出嘆息聲,例如看到小蕃茄泡湯的時候;之後看到小番茄田的成長又覺得好欣慰,而且哥哥在田裡帥氣地講出那句名言也太厲害了吧!確定這不是事先寫好的電影台詞嗎?另外即使前面媽媽說沒看過海時就猜到後面的安排,但結尾帶媽媽去看海還是讓人滿感動的。還有好多會觸動內心的微小片段,例如挑照片、電話交談、媽媽眼角的淚,絕對是今年值得一看的台灣紀錄片。
#神人之家
1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應該無雷)
曼哈頓奇緣2:幸福真諦(Disenchanted)
續集試圖走出和第一集不同的方向,呈現夢幻故事的後續現實面。然而劇情轉折和電影節奏都有些混亂,完成度和驚喜度都不及第一集,最後只剩Amy Adams的賣力演技獨撐大局,他和Maya Rudolph的對手戲可能是少數的高潮戲吧。
在情感上能看到演員原班人馬多年後同台演出仍是開心,不過執行層面上有些可惜。幸好是在Disney+而不是大銀幕看,接受度好像就高一點了。
#曼哈頓奇緣2 #幸福真諦 #Disenchanted #AmyAdams #MayaRudolph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兩週前智偉詢問我有沒有意願來彩虹手語班分享熱線新書《愛人的樣子》,答應後心裡既緊張又興奮。會緊張是因為接下來兩個週末因為工作坊、演唱會、出遊行程而完全沒空準備,只能在週間晚上撥空整理。
另一個的緊張原因有點汗顏,來愛滋小組10年了我從來沒講過愛滋歷史、愛滋汙名、感染者處境的演講題目,一方面也是擔心自己不是一類組怕講得不好,所以就一直安逸地停留在講疾病介紹、匿名篩檢等題目。這次智偉的邀約也逼迫我面對自己的怠惰,認真思考在介紹新書前需要準備什麼能讓聽眾瞭解脈絡、產生連結,並且製作適合自己的PPT。
興奮的部分則是能夠回到彩虹手語班分享,查資料才發現我是2017年的學員,居然過五年了!當年手語班最後一堂課是肉彈甜心的馬力來分享,那時候聽得很感動。如今自己轉換身分變成分享者,覺得榮幸之餘見到久違的手語老師們也很開心,而且開頭智偉請手語老師教大家10個相關單字,五年前在同一間教室裡學手語的回憶完全湧上來,好懷念啊!
後來看智偉錄的限動,覺得自己還是有點口齒不清,而且後面有些準備的內容也沒講到。不過這次有把手語班和《愛人的樣子》連結,準備的PPT有發揮效果(感謝愛滋小組眾強者的素材),學員私下的回饋也讓人覺得很感動。分享完後手語班有好幾個人直接說要買書也好感動(有一半是手語老師XD),至於簽書橋段就純屬效果啦~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參加完兩天的新書發表會,有重新找回對於這個計畫的感覺,可以來認真寫一下心得。
一開始就對這個計畫很有興趣,覺得可以對愛滋議題做出貢獻,自己能力應該也可以勝任;畢竟當時擔任篩檢諮詢員一陣子了,覺得很有興趣也還算有心得,想說跟面對面訪談應該差不多,加上正職是醫學編輯,主要工作之一是撰寫專家會議的會議紀錄,想說應該很類似吧。結果撰寫第一篇時雖然很快完成初稿,其他人看了卻覺得我沒寫出自己的觀點;畢竟我平時寫會議紀錄就是要忠實呈現,不可能加入自己的觀點,所以修了很多次,覺得很挫折。幸好後來完稿的成就感加上受訪者的回饋都讓人覺得很值得,也讓我對感染者和伴侶的相處樣貌有進一步的了解。
還有一項好幾篇故事在撰寫時一直被提醒的點,是撰寫主體應該是感染者親友,而非感染者本人。畢竟他們是因為感染者親友的身分受訪的,因此談話內容很容易圍繞在感染者身上(感染者何時知道自己感染、何時和親友說,親友觀察到感染者哪些變化和情緒),如果親友不是很擅長或很主動說自己的情緒和感受,訪談者也沒有意識到主體偏掉而把話題拉回來,很容易就變成感染者的故事。所以有時候要反覆修改稿子,或甚至需要二訪。
另外從書裡的故事以及過去聽聞的經驗中,知道有些感染者會因為感染了這個被社會認定為不好的疾病而自卑自責,覺得對不起身邊的人,甚至沒有權利談戀愛。但這本書並不是要講感染者造成身邊的人多大的麻煩,因為感染者和感染者親友同樣是愛滋汙名的受害者,共同承擔了愛滋汙名的壓迫。而在這本書的故事中,可以看到親友在共同承擔愛滋汙名的過程中,展現出來的親情、友情與愛情,這些情感可能很可貴,可能很逼人,也可能還在摸索學習當中;但都是這本書想要記錄下來的東西,也是我心目中這本書出版最重要的意義。
我的兩篇文章都是好幾年前就寫完的,後來主要是在和其他人一起討論、修改他們的稿件,之後又隔了好幾年才終於等到這本書出版,所以有點距離太久,有點不真實的感覺。直到昨天第一場在女書店的新書發表會,我看著台上在講故事,剛好旁邊有放一本試閱本,我拿起來翻,看自己寫的故事、別人寫的故事、尤其那幾篇我還沒看過的故事,忽然有種很感動的感覺,因為之前都是以作者的角度來看,擔心哪裡寫不夠好,這次終於可以單純以讀者角度來看,發現其實還滿好看的,好幾篇看了都很感動,好像終於可以比較肯定地說自己參與了一件滿有意義的事情,真心相信這本書值得推薦。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覺得自己上頭車的發言講得不好,當然有很多外部因素,但結果就是凌亂、卡詞、聲音不夠大,連口罩都忘了摘下來。發言完回到熱線隊伍還是有點心不在焉,只想趕快走完全程,還好看到陳珊妮上熱線頭車發言有點被療癒到。走完全程後也無心留下來看晚會,當然另一個原因是下雨天無法坐地上,要站著看完晚會實在太累了。
還是感謝誠誠的陪伴,阿寶的應援,以及愛滋遊行陣線大家的照顧,汪汪、奕頎、蛋蛋和我不認識的各位都辛苦了;我本來想說講完再留下來聽一下大家的發言,但講完之後我只想跳下車子離開傷心的台北。
還是貼一下發言稿好了,部分內容來自喀飛之前的發言稿,感謝喀飛;照片來自紅絲帶粉絲頁,感謝紅絲帶。
「我是同志諮詢熱線愛滋小組的義工索索。我們愛滋小組在2015年參與了一個愛滋感染者親友訪談的出版計畫,這個計畫是由一個朋友江蘊生所提出。顧名思義,我們的訪談對象不是愛滋感染者,而是感染者身邊的親友,包含伴侶、朋友、父母、兄弟姊妹、以及愛滋工作者。他們可能和感染者一起面對了愛滋議題,他們的人生起伏可能也受到愛滋的影響,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他們很難揭露自己的身分,因為一旦揭露了,就有讓感染者出櫃的風險。愛滋汙名不只讓感染者難以出櫃,更把感染者身邊的親友也一起鎖進了櫃子。因此他們要尋求資源並不容易,社會大眾也不太清楚他們真實的樣貌,就連我們要找到合適的訪談者,也十分困難。
相隔了七年,我們總算收集到了16個訪談故事,並且集結成冊,由大塊文化出版成書,書名是《愛人的樣子—愛滋感染者親友伴侶訪談故事集》。如果你一直都很關心愛滋議題,或是你對於愛滋議題不太了解,但有點好奇,想知道愛滋感染者身邊的這群人,有什麼想法,他們和感染者有什麼樣的互動,歡迎來閱讀這本書。這本書可以在熱線的遊行攤位買到,實體書店和網路書店也都可以買到。接下來也會有一系列的新書發表會活動,歡迎大家關注熱線臉書粉絲頁。
這本書的出版,要感謝參與計劃的每一個人,以及每一位受訪者,謝謝他們願意無私地分享他們的故事。這本書也要獻給台灣受到愛滋議題影響的每一個人,包含感染者、感染者的親友,以及在場每一個關心愛滋議題,以及為了愛滋運動而努力的每一個團隊及個人。到了2022年,愛滋汙名還是如此嚴重,還是有很多感染者和感染者親友有很多很辛苦,或是受到不公平對待的地方,我覺得在號稱自由、民主、多元、平等、包容、開放的台灣社會來說,是非常奇怪、非常不可思議的一件事情。只能說愛滋運動真的還有好長、好長的路要走,謝謝大家一路以來的努力,我們一起加油,謝謝大家。」
#台灣同志遊行 #愛滋遊行陣線 #愛人的樣子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大雷)
她和她的她
探討的女性議題豐富且涵蓋多面向,從各種職場上的刻板印象、差別待遇及性騷擾,到偷拍、跟蹤、性愛影片外流乃至於強暴,呈現出無論何種身分及處境的女性,都難以免除父權文化的結構性壓迫。
戲的氛圍有營造出來,演員陣容強大且各如其份。然而部分台詞太過生硬,完全不像日常對話,有點太刻意地在傳達訊息;另外中段劇情推動的細節安排及剪接感覺上也不太順暢。幸好後段還不錯,反戰歌曲「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用在強暴戲實在諷刺,被性侵後的各種反應以及陪伴者的態度都處理得不差,雙重世界的設定也有堪稱合理的收尾。
許瑋甯的表現中規中矩,型很好,但細微的表情變化有加強空間,尤其和賈靜雯相比便明顯感覺到差距。李程彬的表現頗佳,以前完全沒注意到他(畢竟《七月與安生》都在看七月與安生啊),兩種口音的切換也有努力作出區隔;雖然我還是覺得那些台詞實在太不像台灣國語會有的語句結構了。
還是很高興有一部戲能認真處理這些議題,那些父權壓迫的經典語錄化成台詞聽來還是令人憤怒,希望有一天這種話語消失於社會當中。
#許瑋甯 #賈靜雯 #李程彬 #她和她的她 #netflix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三段有雷)
骨肉的總和(Bones and All)
非常驚豔,電影節奏、劇情內容、演員表現和攝影同樣出色,在爭議設定中傳達出的訊息,身為少數族群看了也心有戚戚焉。扣除結尾過於老套且刻板的安排,這部在我心目中已相當完美;但前提是要能夠忍受獵奇內容產生的不適感(感謝海龜湯板訓練出來的獵奇向高耐受度),並拋開諸多道德批判(感謝熱線培養出來的多元開放價值觀),才有辦法好好欣賞這部片的精髓。
當自己的生命存續會違悖社會道德時,應該如何抉擇?Timothée Chalamet在受訪時談到年輕世代受到的社會批判,我倒覺得劇中食人族的處境可以跟同志族群類比,例如父母無法接受子女身分但還是愛著他們,以及「你第一次是什麼時候」、「我事後通常不會跟人聊天」根本像在聊性事;驚世駭俗的噬人舉動,和過去不見容於社會的同志性愛確實有幾分相像。
電影節奏非常流暢,任何一個時間點都保有懸念讓人想往下看,唯一可惜的是結局安排,讓怪伯伯變成真正的怪伯伯侵犯女主角、男主角為了救女主角和怪伯伯同歸於盡的安排不但老哏又充滿刻板印象,感覺只是為了導向那個結局而硬要的安排。
很喜歡Taylor Russell詮釋的這個角色,聰明、沉著又富同理心。甜茶Timothée Chalamet再度帥出新高度,再這樣帥下去我會把持不住怎麼辦?(是要把持什麼)
#TaylorRussell #TimothéeChalamet #金馬影展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應該無大雷)
世界上最爛的人(The Worst Person in the World)
可以理解有些人看完覺得像流水帳的感受,不過我是屬於很有共鳴的那一派。人生大部分的時間都處於片中那種平舖直述的節奏,不斷在人生志業、伴侶關係、生老病死的各種疑問當中摸索前進。
很喜歡片中主角和伴侶的各種辯證,以及每個議題在不同階段旳變化。年齡差距是否會成為伴侶關係的隔閡?雙方處於不同人生階段、對於要不要有小孩沒有共識時該怎麼辦?伴侶溝通中何時應該理性分析,何時應該交換感受?女性主義者能否享受幫男人口交?(最後這個問題實在太妙了,還有前男友在電視上和女性主義者辯論時主角似笑非笑的表情也十分微妙)
出軌的橋段儘管有道德爭議,卻是本片我最喜愛的部分,出軌邊緣的極致試探拍得很有感覺,眾人暫停動作那一幕也美極了。另外也喜歡主角與前男友的重逢,看到彼此的成長、理解與遺憾;男友對死亡的恐懼也十分真實。
結局的一抹釋然是很棒的收尾,儘管成長過程中可能一團混亂,不知所云,有時候覺得自己爛透了,但人卻在不知不覺中變得成熟了;那種轉變看似莫名,卻是所有不完美、混亂、遺憾的總和。
#世界上最爛的人 #TheWorstPersonintheWorld #JoachimTrier #RenateReinsve #AndersDanielsenLie #HerbertNordrum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段無雷)
甜蜜蜜
經典愛情電影,既談感情合分,也見證時代流轉。大陸人來到香江,各自揣著香港夢;麥當勞、B. B. Call、提款卡、英文,都是進步象徵。在那樣的年代,只要努力就會有收穫,誰不想努力呢?
人因寂寞而相戀,因現實而分開;過去多熾熱,爾後就多心酸。婚禮上的熟悉與尷尬,車內的情感轉折(這段拍得好美),紐約街頭的擦身而過,片尾的重逢不知是真是夢,都讓觀眾無法不跟著惆悵。結尾黑白鏡頭的前後呼應,太巧妙了。
鄧麗君的歌串起了故事,他的生平也與「香港夢」緊密扣連。鄧麗君至香江發展正是香港經濟蓬勃發展的70-80年代,淡出幕前的90年代則是香港即將回歸的焦慮期。片尾兩人來到更現代、更進步的美國,而鄧麗君過世,兩年後香港正式回歸中國,香港夢也已杳無蹤影;如今的香港對比片中的香港夢,很感慨啊。
原本就愛張曼玉,李翹這個角色相當突出,奔放和內斂都表現極佳,奪下金馬影后並不意外。黎明的氣質恰如其份,黎小軍騎腳踏車的畫面令人難忘。曾智偉的氣場很強大,而且完全可以理解李翹的選擇。
強烈建議找到粵語版來看,Netflix上的國語版會少了點味。
#甜蜜蜜 #張曼玉 #李翹 #黎明 #黎小軍 #曾智偉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雷)
康斯坦汀:驅魔神探(Constantine)
非常好看的電影,世界觀很有意思,劇情舖陳、電影節奏、場景安排和拍攝手法都有獨到之處,好幾場戲都堪稱經典。主角該帥的時候帥,配角該發揮的時候發揮,特效和宗教元素的使用也都恰到好處;即使對主題不是特別有興趣,也可以看得很過癮。
演員陣容豪華,本身自帶仙邪之氣的Keanu Reeves和Tilda Swinton演這種角色實在太適合,Rachel Weisz和Shia LaBeouf都好年輕喔。唯一對於本片的微詞,是吸菸就會下地獄的安排,是什麼戒菸協會贊助的勸世設定嗎?
#康斯坦汀驅魔神探 #Constantine #KeanuReeves #TildaSwinton #RachelWeisz #ShiaLaBeouf #netflix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二段有微雷)
別擔心親愛的(Don't Worry Darling)
開場設定讓人聯想到《楚門的世界》、《汪達幻視》,在平靜的社區生活底下暗藏著些許不對勁;然而飽滿的色調,完美、工整、太過符合傳統《美國夢》的烏托邦社會,都讓這部片裡「不對勁」的感覺更加濃烈。
故事發展到後段有點像《駭客任務》以及《使女的故事》。故事設定不錯,但中後段有點鬼打牆,感覺沒有在這樣的設定下做出太多新意,有點可惜。整體看來有點像是Florence Puge的個人秀,也因為有他沉穩的演技,讓整部戲都保持在可看的程度之上。One Direction的Harry Styles在劇裡很帥,然後Chris Pine的表情一直讓我聯想到吳宗憲是怎樣回事!(不過就這個角色來說還滿貼切的)
#別擔心親愛的 #DontWorryDarling #FlorencePuge #HarryStyles #ChrisPine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