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 1 人、小孩和站立的黑白圖像

#單車失竊記
#BicycleThieves #LadriDiBiciclette #VittorioDeSica
#防雷線下有雷

 

單車失竊記(Bicycle Thieves)

 

吳明益的同名小說太好看,因此忍不住把電影本尊找來看。這是1948年上映的黑白電影,應該是我目前看過最老的電影(在這之前是1950年Disney的經典電影《仙履奇緣》);同時也榮獲了該屆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七十幾年前的電影在技術層面當然和現代電影天差地遠,不過我喜歡它簡潔、寫實的拍攝手法,無需過多言語說明,讓觀眾親眼見證二戰之後羅馬百廢待興的城市樣貌;全素人的演員陣容、羅馬街頭實景拍攝、以及符合現實的劇情發展,更增添了本片的寫實性。

 

==================================
我是防雷線,這是我看過最老的電影了~
==================================

 

二戰過後的羅馬失業率極高,許多工人一樣長期無工作可做,因而陷入貧窮困境。工人身邊的家屬自然也受到影響,例如主角妻子必須求神問卜,兒子也顯得早熟而獨立。主角好不容易找到張貼電影海報的工作,然而需要賣掉家裡的床單(妻子的嫁妝)來添購單車;現代社會很難想像一台單車居然承載著整個家庭的生計。

 

單車的失竊對於主角而言自然是無法承受之重,在追逐竊賊的過程可以感受到當時的羅馬社會仍處混亂之際,警察單位對於這種小竊盜案的無作為(或無力作為)。好不容易認出竊賊缺乏證據卻無從指控,固然令人憤怒;影片最後的安排更是充滿無奈感,沒有要走什麼皆大歡喜的路線,而是突顯了當代人民的辛酸。當然主角的行為並不符合社會道德,但在那樣的時空背景,以及處處碰壁、求助無門的處境之下,這樣的發展似乎也不難想像了。

 

看完可以理解吳明益小說的取名用意,二者同樣有父子騎乘單車的記憶,以及單車被竊的不甘。本來想說當時的腳踏車如果有鎖就好了,但回想我以前不只一台單車明明有鎖還是被偷,這世界上怎麼會有單車竊賊這麼不要臉的人啊!(愈想愈走心)

arrow
arrow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