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裡可能有4 個人、微笑的人、大家站著、小孩和戶外

 

#酷兒影展
#美麗少年

#無偶之家往事之城
#陳俊志

 

美麗少年/無偶之家,往事之城

 

我坐在新光影城一廳,第5排中央靠右側走道的位子;因為天花板漏水,身邊的走道在地上舖了大毛巾。但漏水實在太嚴重了,每4-5秒就會聽到明顯的滴水聲;實在很讓人分心。

 

但看到後來卻變得沒那麼干擾了,因為有好多讓人想哭、或是真的哭出來的片段;而滴水聲彷彿就是我所有流出與沒流出的眼淚。隔壁觀眾的眼神不斷投射過來,不知道是在譴責新光影城的老舊,還是質疑身邊這個人到底在哭個什麼勁?

 

過去從沒看過陳俊志導演的片子,只看過舞台劇《台北爸爸紐約媽媽》;印象中是情感很強烈的半自傳式故事,但後半段有點看不懂。我十分慶幸自己抽空來看了這兩部紀錄片,陳俊志拍攝的時候不知道有沒有想到,他留下了是何等珍貴的影像資訊啊。

 

《美麗少年》於1999年上映,當時我19歲,片中的少年應該也是20歲出頭。如果沒經歷過那個年代,可能很難理解在當時的社會氛圍裡,要能如此自在地在鏡頭前大談自己的同志身分,坦然展現自己的性別氣質,是多麼驚天動地的事情;更不用說身邊親友的支持有多罕見了。

 

小羽在映後QA說得太好,當年拍的時候以為自己是主角,20年後才知道真正美麗的是身邊的那些人。他當年也曾不明白,陳俊志為何要拍他們這些沒有代表性的少數個案?但後來才理解他的用意,就是要讓當時的保守社會看見,還是有同性戀可以坦然活在陽光下,且能夠獲得身邊的人祝福與認同。

 

相較《美麗少年》的青春恣意,《無偶之家,往事之城》的主角換成了中年同志。他們也許歷經滄桑,或遭逢生離死別;舉重若輕的態度教人心疼,後面情緒釋放的部分反教讓人好過一點。他們的成長年代比起美麗少年還要早,因此更難獲得社會和親友的認同;只能依靠姊妹之間的相互扶持。蔣姨的絮叨關懷和阿嬤的溫暖包容雖然風格迥異,但相濡以沫的姊妹情誼同樣感人。

 

陳俊志無疑極富正義感,除了控訴AG事件裡警方對於同志的惡劣行徑外,蔣姨舉著費玉清牌子的畫面雖然沒有幾秒,但想必也是一種打抱不平吧。另外有一幕是蔣姨等人走出獅子林大樓,我相信很多觀眾一樣在心中驚呼,新光戲院就是在這棟大樓,我們竟然和20年前的他們位置重疊了!

 

20年後俊志走了,最搶戲的大炳走了,等不到和解的蔣姨也走了;美麗少年則變成了美麗大叔。20年前誰能想到台灣會有同性婚姻通過的那一天呢?謝謝你們在那些灰暗的日子裡的努力,謝謝俊志把你們的故事記錄下來,讓20年後的觀眾有機會在戲院裡看到淚流滿面。

 

arrow
arrow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