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開始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時間比大部分人晚很多,剛開始用的兩隻智慧型手機也都是家裡或別人多的便宜手機。第一次京都行出發前兩週,我的手機忽然電量掉得很快,而且怎麼充都充不滿;第一次獨自出國本來就很緊張,到時候如果手機沒電無法上網我肯定會崩潰,因此勢必要換手機。
既然要換手機,我決定來試試看大家推崇的iPhone,查了資料後才發現原來有這麼多代可以選,很擔心自己來不及在短短兩週內選好機型、決定方案、熟悉iOS用法。還好iPhone並不難上手,新手機的速度和順暢度也在出國期間發揮很大的功用。很多人問我iPhone有沒有比較好用,我其實分不太清楚所感受到的是系統還是新舊的差異,最明顯的改變應該是iOS輸入法的相關字詞功能很厲害,打字速度加快很多,包括現在寫的這些小故事大部分也都是用手機打出來的。
132.
某次大學同學會,有人提及隔年我們就要認識滿20年了!因此應該要來辦個班遊,畢竟我們大學時期每個寒暑假都在班遊,畢業後每年也都有班遊,持續了好幾年才因為很多人結婚生子而停止。如今孩子大多可以帶出門了,於是我們便在認識滿20年之際又辦了兩天一夜的班遊,總共有16位同學出席,但所有家眷小孩加起來總共四十多個人,儼然成為家庭聯合旅行。
其實從那幾年的同學會中就可以感受到聚會模式的明顯改變,大家需要花時間照顧小孩,無法專心聊天互動。因此這次班遊我已經很習慣地在尖叫哭喊笑鬧聲中,欣賞一群小孩聚在一起有多瘋狂,以及一群父母如何手忙腳亂卻又處變不驚地面對這一切。但我最享受的當然還是和朋友之間的直接相處,那種毫無壓力的放鬆感強烈存在於彼此之間,能夠有這樣子的機會實在是太彌足珍貴了,期盼之後還有機會能夠一起出遊。
133.
加入熱線後開始在小組開會時聽別人分享生命故事,對於很少和別人交換心事的我來說十分衝擊;居然有人願意分享這麼私密的內容,而且每個人的遭遇與面對事件的反應都好不一樣;無形間有種跟對方距離拉得好近的感覺。後來我也說了自己的生命故事,在準備過程中好好地整理自己的生命歷程,原本以為很難啟齒的事情在眾人面前坦然說出,心裡的重量好像變輕了一些。這種感覺到了五年後的第二次分享更為強烈,五年來的許多經歷沉甸甸地壓在心上,好好地整理、述說後彷彿可以重新再往前走了;自我敘事的療效真的很神奇啊。
134.
不知道跟自己的理科學習領域是否有關,過去我很怕面對負面情緒,無論是自己或別人的都是一樣;總覺得大家就把負面情緒好好藏起來,相處的時候展現開心的一面不是很好嗎?直到加入熱線後需要處理個案情緒,才回過頭來檢討過去的自己,實在都太忽視自己的情緒了,很不健康。我也開始學習觀察自己當下的情緒,例如我在夜晚會有比較高的機率莫名憂鬱,或是平時出現的很多沒自信的情緒,往往讓我當時的自我認知與客觀事實不符 。透過這些觀察,我可以好好與這些情緒共處,不至於受到太大的影響,是我加入熱線很後相當珍貴的收穫。
135.
除了觀察自己的情緒外,我也意識到自己只要遇到桌遊或殺手遊戲這類需要耗費腦力的競技活動,就會特別認真。例如講解桌遊規則時有人不專心聽,我就會很不耐煩,覺得連規則都沒搞懂等一下是要怎麼進行遊戲。還有一次跟熱線朋友玩殺手遊戲,大家都抱著歡樂的心態,只有我異常認真地在邏輯推理,誰剛才講了什麼話可能代表什麼意思。這些經驗讓我具體感受到自己跟別人有很大的不同,就像我對美食沒興趣,無法理解別人對美食的執著一樣,別人可能也難以理解我不過是玩個遊戲,幹嘛要那麼認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