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91.
過去那個年代沒有網路也沒有什麼簽唱會,上電視是非常重要的打歌管道;從小就是電視兒童的我自然也聽了許多那個年代的流行歌。但是小時候只是單純地聽過那些歌曲,看過那些歌星,並沒有特別去連結或記憶哪首歌是誰唱的;所以就會出現很多後來想起來十分錯誤的印象。


像是鄧妙華的《牽引》誤以為是李碧華原唱這種還算合理,畢竟李碧華的翻唱版本當時正紅,而鄧妙華已淡出台灣歌壇。我那時候還一直有個潘越雲與鄧麗君齊名的印象,因為兩個人好像都很有名很經典啊,後來才知道兩人年代其實差很多。最誇張的是我第一次聽到《夢醒時分》是楊林在綜藝節目上唱的,我就一直以為楊林是原唱;很久之後才知道原唱明明就是陳淑樺。還好成長過程中逐漸在腦子裡系統化地整理這些相關資訊,才比較不會犯這種離譜的錯誤。(根本是走火入魔吧你)
 

92.
小時候回岡山老家時鄰居都會來家裡找阿嬤打麻將,所以在耳濡目染下很小就對麻將有了一點概念;但是因為沒有人詳細解說過,所以對規則只是一知半解而已。有一次堂弟哥跟堂姊找我打麻將,過程中我想用手中的一張牌去吃海底(桌上)的兩張牌,堂哥和堂姊說這樣違反規則;我還堅持自己沒有錯,這樣明明可以吃。堂哥和堂姊就跑去問阿嬤(還是阿公?),阿嬤說不能一張吃兩張;我就生氣說不玩了,然後就跑走了。我真的是從小就是任性鬼耶,果然任性三尺非一日之寒哪。(不要隨便竄改成語)

 

93.
我的台語一向不輪轉,但比起長大後還能聽懂個幾成,小時候的台語程度只能用悲劇來形容。有一次父母出門,只有我一個人在家;剛好接到了一通只會講台語的人的來電。我勉強聽出對方打錯電話,但我的台語口說能力比聽力還要殘破10倍;一直不斷回答對方:「哩恰M丟喔~哩恰M丟喔~」對方一開始也聽不懂我在說什麼,雞同鴨講了半天才恍然大悟我要說的是「哩卡`M丟喔~」。我猜對方掛上電話後一定心想,這個小鬼究竟在恰個什麼鬼啊!

 

94.
小孩子都很喜歡喝碳酸飲料,不過我倒不是所有的碳酸飲料都喜歡;例如可樂或沙士我就沒有很愛,汽水還可以,最喜歡喝的是蘋果西打(長大一點才知道是因為加了蘋果汁的緣故)。小時候每次生病去診所看完醫生領完藥後,父母都會帶我到診所對面的7-11去買蘋果西打來喝;而能喝到蘋果西打這麼好喝的東西,往往成為身處病痛中的我在當下唯一能擁有的一點安慰與期待。長大後為了健康因素幾乎完全戒掉了碳酸飲料,不過如果一定要喝的話,蘋果西打還是我心目中的首選。

 

95.
從小就被教導只要聽到國歌就必須立正站好,甚至要跟著唱;一直到國歌播完後才能回復原本動作。不過日常生活中會聽到播放國歌的機會不多,除了小學升旗外,大概就是看電影了。那是個去電影院看電影時,在電影開始前都會播放國歌的年代;播放時觀眾自然需要起立並跟著唱完國歌。那時候如果場內有人沒有跟著唱,或甚至聽到國歌還不起立,我就會心想這個人怎麼這樣,也太沒有愛國心了吧。從現在的角度真的很難想像自己當時居然會有這種想法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olemn 的頭像
    solemn

    solemn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