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86.
小時候每年過年父親都會開車載著全家回到岡山老家。年節時分由北至南的車程往往長達四、五個小時,那個年代又沒有手機;所以在車上的時間通常都很無聊,能做的事大概就只有和家人東聊西聊,吃父母準備好的零食,還有跟弟弟玩殭屍拳之類的遊戲。也因為實在沒什麼事做,使得高速公路從北到南的收費站名稱我背得滾瓜爛熟;因為每過一個收費站就代表離目的地更近一步了,總是這樣地期待著。


值得紀念的是弟弟人生第一句完整講出口的話,就是在過年期間南下車程中發生的。那時候原本只會說單詞的弟弟忽然冒出一句很完整的話:「阿姨不收錢,阿姨回家睡覺。」阿姨指的是收費站的收票員,可能是我們之前剛好聊到為了疏散車潮,過年期間特定時段的收費站是不收費的這件事吧。父母和我聽到弟弟第一次講出完整的句子都非常興奮,那一年的南下車程就在歡樂無比的氣氛中渡過。
 

87.
猜拳類的遊戲簡單、有趣又有可以快速分出輸贏,對於活在無手機無電腦年代的小孩而言更是重要的休閒娛樂。小學低年級時會玩的大概只有剪刀石頭布和黑白配;到了中高年級開始流行嘰咕帕和數字拳。嘰咕帕的運氣成分比較重,一開始剪刀石頭布贏了幾乎就贏了一半;數字拳則可以玩比較久,也比較有鬥智的空間,而且有些厲害的人會把節奏玩得超快,讓對手措手不及。


另外還有自成一支的猜拳類遊戲就是我家拳、超人拳和殭屍拳,有點像黑白配,但把上下左右變成公雞母雞小雞、以及超人或殭屍相關的口訣與動作。後來的火鍋拳和海帶拳也是從這此發展出來的,只是把剪刀石頭布的部分直接拿掉,變得節奏更快而已。當然還有發展成全班可以在教室裡玩的攻佔堡壘,啊好想找人一起來玩這些幼稚的團康遊戲啊。
 

88.
小時候當然還有玩過很多種團康遊戲,但像是紅綠燈、木頭人或捉迷藏等遊戲都需要很大的空間,而小學短短的下課時間(10分鐘還15分鐘?),自然只能玩一些在走廊也能玩的遊戲。最簡單的鬥劍,是比誰先用手碰對方脖子以上或膝蓋以下的部位就贏了。摸牆壁則是只要鬼不能抓碰到牆壁的人,只能抓在兩邊牆壁之間移動的人;但是規則並沒有明確規定不能停留在同一邊牆壁超過幾秒,再加上走廊如果不夠寬,沒幾秒就可以移動到另一邊了,導致鬼要抓到人的難度太高,時常玩沒多久鬼就累了。


至於小學下課時大家最常玩的應該是四角抓人,四個人分別站在正方形的四角,兩兩猜拳的勝者再猜拳,最贏的人選擇要往哪個方向攻擊,當他出發後所有人就依照這個方向呈順時針或逆時針移動抓下一個人,如果被抓到就被淘汰,由旁邊排隊的候補者頂替。有一次好像是我跑錯方向,有人就指責我不會玩就不要玩之類的;我當下覺得很沒面子,心想誰稀罕跟你們玩啊,然後就走進教室坐在座位上生悶氣。後來我就幾乎不再參加四角抓人了。
 

89.
忘記是低年級還中年級,有一天同學問我要不要一起參加科展;我根本不知道科展是什麼,但難得有人找我參與團體活動,於是就答應了。那次做的題目是檸檬汁導電,之前大概有幾百個人做過了吧。我們一堆同學約在那個拉我進團隊的同學家裡討論;說是討論但大部分時間都在聊天和玩遊戲,只有最後幾分鐘才做了一點實驗,但也沒有結論。印象中後來我好像也沒再參與到什麼籌備過程,只有在最終海報製作時有參與到一下下;我想應該是大家發現我空有好成績卻是個廢柴,完全幫不上什麼忙吧。


高年級時再度有人找我做科展,題目是玻璃杯裝水量與敲擊聲音高低的關聯性,也是之前大概有幾千個人做過的題目吧,想當然爾最後也沒得獎。小學時代參與科展似乎是十分值得炫耀的事情,但這兩次經驗都是跟著別人做而已,完全沒有自己的想法,連掛名都覺得好心虛喔。
 

90.
一、二年級時有個同班同學住在我們家對面,非常活潑好動。有一天他主動提出要來我家玩,我也沒想太多就答應了。他一到我家就像個好奇寶寶到處亂晃,根本來不及阻止他,就這邊摸一摸那邊碰一碰;連家裡剛裝沒多久的免治馬桶都無法倖免於難,搞得水在浴室裡亂噴。等他回家後,母親流露出一副劫後餘生的表情,提醒我以後帶同學回家要稍微注意一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olemn 的頭像
    solemn

    solemn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