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即使說過一百遍還是要一直說下去,例如葉永鋕。
為什麼每年都要說葉永鋕?他的事到底有什麼重要的?他的死明明跟性別氣質比較有關而非性傾向,為什麼同志們要一直消費葉永鋕?
同志們一直提葉永鋕,是因為葉永鋕的經歷讓很多人都心有戚戚焉,許多人都曾經因為自己的性別氣質遭到責罵、訕笑、奚落、歧視、排擠和罷凌;即使沒有受到直接的壓迫,也還是會因為自己的性別氣質不符合社會期待而擔心恐懼。
我一直是很幸運的同志,除了各方面表現都符合大人們的期待外,更有辦法把大部分的陰柔氣質隱藏得還算可以,不至於受到任何來自他人的壓迫。但是為什麼我要把自己的陰柔氣質隱藏起來?如果不是在意別人的異樣眼光,如果不是害怕自己的「不一樣」遭受外界的壓迫,甚至擔心陰柔氣質會讓自己出櫃,產生更多無法承受的後果,誰會想要壓抑自我,誰會試圖一輩子扮演一個跟自已完全不一樣的人,扮演到後來想找回自我都找不太回來了?現在我出櫃了,也在熱線當義工,不過這種恐懼並不會在我的生命裡完全消失;當然我已經有充沛的資源和支持系統足以對抗那些恐懼;但那些沒有資源和支持系統的同志怎麼辦?他們就活該要擔心受怕一輩子,只因為自己是娘娘腔嗎?
這種新聞底下的留言說明了有些人就是覺得自己的價值觀比別人的生命重要很多,尤其是那些不符自己價值觀的生命更是如此。這種留言也實實在在驗證了為什麼我們要一直說葉永鋕的故事,如果這樣就是他們口中的消費,那就讓我們繼續消費葉永鋕吧。我相信葉永鋕和葉媽媽一定100%願意讓我們消費葉永鋕,而台灣社會也需要我們繼續消費葉永鋕。
PS. 葉永鋕的故事google都找得到,也可以看看下面這篇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