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目來自PTT Cyndi板

趙詠華請萬芳出場 兩個人並肩坐在椅子上 
這一段 「萬華二重唱」要唱的是幸福組曲

萬芳說 雖然是「看見幸福」演唱會
可是怎麼好像她是「看見」 而趙詠華是「幸福」
因為趙詠華的歌都好幸福 相對地萬芳的歌都很悲苦
像剛才唱完歡樂的「求婚」 馬上接「試著了解」
(當時我也是覺得 這兩首落差真的很大... XD)
所以萬芳少數的幸福歌曲 全會在這一段用完
剩下前面後面的 全部都是不開心的歌...
不過也沒辦法 這就是幸福的代價吧



這段在唱歌之前 兩人手上都拿了一疊演唱會官方網站上的留言
花了些時間和大家分享 兩人覺得感動的留言

有歌迷和另一半一起來聽演唱會 當作兩人結婚N週年的紀念品
也有同志情侶 攜手參加演唱會 趙詠華和萬芳說 
不管你身邊的另一半是異性 是同性
不管你是一個人來 兩個人來 或是三個人來(帶小孩...)
都希望你們參加這場演唱會 能看見幸福 感受到幸福
(嗯嗯 很感動 說得真好...

有歌迷說 當年和另一半的定情歌曲就是萬芳的「微笑的星」
趙詠華當場拱萬芳清唱了一段 不過萬芳也不是省油的燈
不但拱趙詠華小時候唱的卡通歌曲「小天使」
之後還更拱她唱「無敵鐵金鋼」 趙詠華也真的認真唱起來了 
真是太high啦!

> 15.不換

這首真的算是萬芳少數很幸福的歌曲
作曲的熊天平也拿回去唱過 還稍微修改了歌詞
當然 還是萬芳唱的比較有感覺 ^^

萬芳的歌聲有種撕裂的感覺 唱起傷悲或不完美的情歌很能穿透人心
但這樣的歌聲唱起幸福的歌 卻別有一番味道
就好像經歷許多苦痛悲傷的人 同樣有得到幸福的權利 那樣的感覺

> 16.我愛大海*

剛澤斌的作品數量不算多 但很多都成為了經典
這次演唱會裡 趙詠華和萬芳 各唱了一首剛澤斌寫的歌
萬芳唱的是「我記得你眼裡的依戀」 趙詠華唱的就是這首了
我好愛這首歌! 雖然在<我的愛我的夢我的家>專輯裡
甚至排不上前三主打 但卻是專輯裡我最喜歡的歌
這首歌好適合趙詠華 唱出她在歌壇多年卻仍然保有的赤子之心

聽了這首歌 就真的很想到海邊去看看大海
真高興演唱會有安排這首歌 :D

> 17.慢火車

兩年前的萬芳出的<One芳>新歌加精選之中的新歌
算是讓歌迷稍解相思之苦的作品吧 :p

鄭華娟的創作都有她獨特的個人風格 帶點民謠風
繼「孩子氣」之後 鄭華娟又幫萬芳寫了這首好歌
這首歌很符合演唱會的「幸福」主旨
追求幸福的路上總是有苦有樂 要有耐心 不簡單

> 18.Midnight台北*

同樣是鄭華娟的作品 趙詠華很難得會嘗試這種風格 
一向明亮飽滿的歌聲中摻雜一點壞壞的感覺
唱出台北到了午夜 那種截然不同的風貌 好有味道的歌啊!

鄭華娟其實不常寫這種味道的歌
在她的<旅途與歲月的紀念品>專輯裡有一首「Cafe Au Lait」
也有一點這樣的味道 強力推薦!!

演唱會在這一段 舞台上方的大螢幕放的影像都很配合歌曲
「我愛大海」播的是海邊的景色 
「慢火車」就像是搭著火車往窗外看到的風景
而「Midnight台北」則是燈火通明 車子奔馳在路上的台北午夜

> 19.孩子氣

鄭華娟作品連發! 這首歌也是好多人喜歡
專輯裡有兩個版本 不過這個比較孩子氣的版本好聽多了
(有人比較喜歡成人版嗎?)

在演唱會裡 萬芳邊唱邊和趙詠華踩著舞步 玩起了追逐戰
看著兩個大女孩在舞台上蹦蹦跳跳
整個演唱會的氣氛都跟著跳起來了 很歡樂 :D

> 20.別問我會不會後悔*

趙詠華的獨唱時間 這首早期的「別問我會不會後悔」
是Neil Boisen/黃郁文的作品 他們在趙詠華歌唱生涯早期
幫趙詠華寫了很多質感可聽性兼具的作品
雖然這些歌的傳唱程度不及中後期的幸福歌曲
但在那個時期 充份發揮其歌唱實力的趙詠華
真的還滿令人喜愛而想念的 畢竟趙詠華的歌聲可塑性很高 
不是只能唱幸福甜蜜的小女人曲風啊!

> 21.呼吸*

詠華說這首歌她特別喜歡 是黃大煒幫他寫的
(聽到黃大煒 忽然想到他跟詠華合唱的「喜歡感覺你捨不得我」
 如果能在現場聽到這首 不知道有多好 XD)
「呼吸」是這次演唱會的曲目裡我唯一比較不熟的歌
但還是覺得很好聽 能聽得出黃大煒獨特的韻味

回家後 把這首歌找出來聽 錄音室的版本超有魅力!
簡單的吉他伴奏 醉人的詞 配上動聽的曲
黃大煒來唱一定會很有味道 而趙詠華唱來則多了一份女生的柔情

> 22.愛如潮水*

張信哲的經典情歌 趙詠華的版本當然也有不同的味道
不過我不清楚在演唱會選唱這首的原因為何 她有唱過這首歌嗎?

> 23.就值得了愛

<就值得了愛>專輯裡的同名主打 雖然是商業主打歌
但在萬芳精采的詮釋下 雖然一首好聽又好唱的情歌
不過我更想聽到專輯裡的「溫哥華悲傷一號」啊!(前一天有唱...)
還有專輯裡的幾首非主打也都很有味道 都是沒唱到的遺珠
俏皮的「心像凌晨四點的天的藍」「愛的形容詞」
很像廣播劇的「這就夠了」 以及很萬芳的「地平線」「星期三的下午」

唱下一首歌之前 萬芳說 這些年來 總是有人一再地告訴她
聽她的歌都會感動到哭 (我想這也是大部份歌迷的心聲吧!)
「可是,我.真.的.不.是.故.意.的.啊!!!」

明知道萬芳是帶點幽默甚至撒嬌的口氣講出來的 可是還是很心疼
很想大聲對萬芳說 不是你的錯啊 沒有人在怪你!
只是你的歌聲 和你所唱過的歌 存於其中的那種近乎真實的傷痛
是每個人都經歷過的 所以當歌聲如此貼近地觸碰到內心時
隱藏於深處的情緒 難免會宣洩出來 而一發不可收拾...

就如同萬芳說的 她盡量克制自己不要哭 也盡量不要惹大家哭
可是當想哭的情緒來臨時 也不需要強忍 就哭吧

> 24.新不了情

之前的那些話 當然都是為了這首在KTV排行榜居高不下
感動過無數人的歌 包括我

國中三年 我最投入聽流行音樂的年代
但那時還很少買專輯 也沒有六一歌詞庫或PTT歌詞板可以查歌詞
因此我都把廣播錄下來 反覆地聽寫出歌詞 還寫成一本歌詞本
(現在想想還真有耐性 -___-) 還記得那時候最頭痛的是張宇的歌
因為咬字模糊 而且十一郎的用字又很與眾不同
不過還好那時候周杰倫先生還沒出道..... XDD

離題了 orz 總之印象中我第一首聽寫出來的歌 就是「新不了情」
雖然沒看過電影 雖然對萬芳一點也不熟 (只知道她唱過碧海情天)
但一遍又一遍地聽著這首歌 烙印在心中的感動 如今仍記憶猶新
這首歌也讓我初次見識到鮑比達大師的功力
這麼耐聽的歌 配上經典的電影 常駐在KTV點播榜上實在不教人意外
很高興萬芳能唱到這樣一首傳唱度極高的歌曲

能在現場聽萬芳唱這首歌 真的很幸福
感動依舊 但我沒有哭 因為我知道 萬芳並不想弄哭觀眾!

> 25.時間仍然繼續在走

萬芳說 每次現場演唱的最後一首歌 一定都是「新不了情」
在這次演唱會裡 還有哪一首歌比「新不了情」更適合當結束曲?

唱歌不只是萬芳的工作和興趣 更像是她最好的朋友
從小就愛唱歌的萬芳 卻在入行多年後 
漸漸失去最初對唱歌的熱愛與執著

直到最近開始籌辦演唱會 又可以唱歌給大家聽了
萬芳說她好高興 彷彿回到一開始唱歌時 那種單純的感動

這首「時間仍然繼續在走」 是萬芳第一張專輯的第一首歌
我最早聽到的 是作曲者曾淑勤的版本 醇厚的中低音唱得動人極了
後來聽到萬芳的原唱版本 有著很不一樣的味道 少了曾淑勤的厚實
萬芳唱來情緒更加外放 尤其是高音的部份有著她特有的情緒張力
如果曾淑勤唱的是理智的版本 萬芳的就是神經質版本吧 :p

選這首歌當萬芳部份的結束曲 比「新不了情」更有新意
不但別出心裁又有特殊意義 而且歌曲本身就很耐聽
(我可以在腦海裡哼這首歌一整天都不會覺得厭煩...)
雖然不是萬芳最具代表性的歌 但聽完還是叫人回味無窮

> 26.希望之鴿*

趙詠華的結尾部份 這首「希望之鴿」我好喜歡啊!
張弘毅老師的創作裡一向都帶有古典音樂的氣質
而這首「希望之鴿」更兼顧了可聽性 優美動聽的旋律
不輸給同為電視劇主題曲的「玫瑰人生」及「隨風而逝」

張弘毅老師寫的歌並不好唱 很需要也很能發揮出歌手紮實的唱功
之前在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辦的「溫柔與慈悲」演唱會
就聽過趙詠華現場演唱這首歌了 如今再次聽到
感想還是一樣:好過癮啊!

> 27.請你放心*

趙詠華後期的療傷情歌代表作 如果是辛曉琪來唱一定更加悲苦
趙詠華的版本則帶有一股走出陰霾的勇氣與力量

好像是唱完這首的時候吧 詠華說了一句:
「我的歌怎麼都這麼難唱啊!」 很可愛...

詠華說 萬芳唱了這麼經典的「新不了情」
可是我沒有「新不了情」可以唱啊 那我應該唱什麼呢?
台下當然一致地大聲回答:「最浪漫的事!」

> 28.最浪漫的事*

趙詠華的最後一首獨唱曲 當然就是「最浪漫的事」啦!
姚若龍+李正帆+趙詠華的黃金組合 創造出這首甜而不膩的歌
能歷久不衰也是理所當然的

之前在「溫柔與慈悲」演唱會上 陳小霞就曾經提到
幸福的歌能成為經典很不容易 姚若龍能寫出「最浪漫的事」
表示他是一個很樂觀而正面的人

唱這首歌前 詠華說 今天如果是兩個人一起來的
希望你能牽著你身旁的人的手 一起聽這首歌
我身邊一對三,四十歲的男女 有點羞怯卻又甜蜜地牽起了手
嗯嗯 幸福的感覺啊~

> 29.靜夜星空(合唱)

演唱會一開始的影片 就是用這首歌當襯底 當時還在想說好耳熟啊 
後來才想到 原來是張雨生唱過的這首「靜夜星空」

一陣大雨剛剛下過 從那寂靜的天空
向地上照下星光 照下無限神秘星光
四處無聲黑夜森森 萬物睡在無言中
滿空星座放出青光 說出人們永遠的夢

每個人的內心深處 都有像這首歌一樣 最原始而純真的一塊田地
就如同這場演唱會裡 萬芳和趙詠華的每一首歌 帶給聽眾的感動

> 30.almost over you(合唱)

從之前宣傳演唱會時得知兩人要合唱這首歌 就非常期待
一直很喜歡這首英文歌 更喜歡它的歌名 
幾乎忘了你 幾乎克服了你 但終究不是「已經忘了你」.....

詠華和萬芳兩種截然不同的聲線 詮釋出來的味道當然不一樣
不過要表達的東西是相同的
忘掉一個人很難 克服傷痛很難 但我們還是要勇敢地向前走
只為了能夠 看見幸福

之前萬芳就在台上直接提醒大家要喊安可
唱完「Almost Over You」 大家就開始喊著安可
正想說怎麼等那麼久 忽然萬芳和詠華分別從觀眾席兩側走出來
而且萬芳說 演唱會前幾天她曾經上到觀眾席最後一排
「這麼遠根本什麼都看不到啊!」 所以萬芳和詠華決定 安可曲時
兩個人一定要走到最後一排去! 

我想後面的觀眾都樂瘋了吧 不過像我這種坐旁邊的觀眾就覺得好可惜啊 
以前參加其他演唱會時 也坐過中間偏後面的座位
結果歌手大部份是和前半部的觀眾互動
這次坐這麼前面 卻沒機會近距離和萬芳及詠華握到手 真是遺憾
如果萬芳走到我面前 我一定會點「自己照顧自己」
如果詠華走到我面前 我一定會點「越飛越高」!

> encore
> 萬芳:一切如新 愛情限時批 從前 然後你怎麼說 戀你...等歌
> 詠華:散心 我愛你最好只到這裡 風的顏色 從來不肯對你說
> 我的愛我的夢我的家 問心無愧 只能說遺憾...

點播曲太多啦 多到沒辦法完全記得 除了上面幾首
印象中還有萬芳的「斷線」「愛上你給的痛」以及「多事的秋」

時間已經很晚 但兩人還是盡可能完成所有聽眾的要求
萬芳說:「反正是最後一場了 管他的 要罰錢就讓它罰吧!」
太豪爽了 不愧是萬芳!

雖然沒握到手真的「只能說遺憾」...
不過最後唱了這麼多點播歌曲 還是誠意十足的
畢竟萬芳和詠華的好歌太多了 短短幾個小時根本唱不完...

忘記是在唱安可曲之前還之後 萬芳和詠華花了一些時間
介紹來參加演唱會的貴賓 兩人笑說:
「沒想到我們在演藝圈裡這麼低調 人緣卻還不錯嘛!」

介紹到王芷蕾時 (就坐在我前面 好近!)
兩人唱起經典的「台北的天空」 詠華說得很好:
「感謝芷蕾姐在歌壇裡作了一個正確的示範 讓我們更願意投入流行音樂」 

另外還有在戲劇中演趙詠華媳婦的林依晨 有陳綺貞和「她的好朋友」XD
有瞿友寧導演(很想對他講:我去電影院看過你的電影!)
有寫詞超棒的厲曼婷(沒露面太可惜了 我好想看她的盧山真面目!)
有演戲超讚的郎祖筠和楊麗音 有唱歌一流的殷正洋/許景淳
還有趙少康/尹乃菁/李秀媛/馬世芳/蠟筆小嵐....

安可曲即將結束 兩人準備上台演唱最後一首歌
萬芳忽然對詠華說:「等我一下」 
便走向十年前在台前唱「愛禁不起考驗」的男生 給了他一個深深的擁抱
詠華在台上說:「早該擁抱了!」 跟我想的一樣 ^^

> 31.愛的代價

不久前李宗盛在他個人演唱會上唱這首歌 
更早之前他受邀擔任羅大佑演唱會嘉賓時也唱了這首歌
都成了新聞焦點 畢竟這首歌和當年的一些往事有關

不過姑且不論那些往事 這首歌雖然不是萬芳和趙詠華的歌
可是放在演唱會的最後 卻意外地十分恰當
和整場演唱會所傳達的訊息貼切無比
要「看見幸福」 一定得付出「愛的代價」...

人總要學著自己長大 人生難免經歷苦痛掙扎
也曾傷心流淚 也曾黯然心碎 這是愛的代價

最喜歡這種簡單卻又深刻的歌曲
沒有艱澀的字句或和弦 卻如此貼近每個人的心境

=============================

走出台北國際會議中心 心中仍是滿滿的感動與意猶未盡
搭公車時碰到兩個女生和兩個男生 好像都是中南部上來的
那時候已經很晚了! 往台北車站的公車好像都沒有了
即使沒車可以搭也非得聽到最後 這就是萬芳和詠華的魅力!

忽然覺得自己住在台北 真的很幸運
不知道他們後來有沒有順利搭車回家...

雖然安可曲唱了很多首 但演唱會沒唱到的遺珠還是太多了!

讓我第一次接觸到萬芳的連續劇主題曲「碧海情天」
很有畫面的「溫哥華悲傷一號」和「星期三的下午」
「割愛」專輯後半段的「選擇一個人生活」和「箱子」
陳小霞寫的「女人鞋」 張宇寫的「桂花釀」
黃韻玲寫的「飛」「學你」「啄木鳥」
「相愛的運氣」專輯一首都沒有 至少也要「自己照顧自己」啊...

第一次聽到詠華歌聲的「越飛越高」 直率的「我想我已經愛上你」
寫給母親的「永遠的夢」 俏皮的「早餐」 純真的「最真的期待」
表明心意的「問心無愧」 我曾經拿來當作BBS簽名檔的「趁著心還能飛」
分別和黃大煒與戴愛玲合唱的「喜歡感覺你捨不得我」「I will smile」 
還有後期我很喜歡的「愛不愛」「要幸福哦」...

好像再怎麼列也列不完 哈哈 不過能參與到這次演唱會已經很滿足了
感謝萬芳 感謝詠華 感謝參與演唱會的所有工作人員
感謝創作出這些好歌的音樂人 感謝主辦單位和協辦的廠商
這一晚的悸動 我會長記在心

arrow
arrow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