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可能是 2 個人和大家坐著的圖像

 

(第一段無雷)

 

伊尼舍林的女妖(The Banshees of Inisherin)

 

以虛構小島上兩個中年男子的莫名決裂,來隱喻愛爾蘭內戰的殘酷與無奈。但即使不熟愛爾蘭內戰史(e.g. 我)或看不出隱喻(e.g. 我),照樣被電影的張力給震懾住。電影節奏不快,但精準的台詞及出色的劇本如鈎子般懸著觀眾的心;搭配愛爾蘭小島的絕美風景,黑色幽默與懸疑驚悚並存的調性,以及演員的傑出表現,入圍多項奧斯卡獎並不意外。

 

就算不管內戰的隱喻,兩人在劇中的互動與關係變化也很值得討論,而且從兩人的立場都可以理解各自的行為。Pádraic習慣了在小島上遇到任何人都要打招呼,對他而言多年好友突然絕交完全不合理,想要追根究柢找出原因似乎合情合理;然而Colm始終有自己的夢想要追尋,而且何時要跟誰互動應該都是自己的權利,沒有必要一味追求鄉愿的友情。

 

看起來雙方各有立場,但如果把Colm的性別換成女性,整部戲根本就是「直男行為研究社」裡層出不窮的經典案例啊:

1. 女人起初都禮貌性地回應,男人則覺得彼此互動熱切,是天生一對。

2. 女人不想互動下去,禮貌性婉拒對方的邀約或聊天;男人難以置信,我們之前聊得這麼愉快怎麼說變就變,非問清楚不可。

3. 男人不斷強調自己是好人,身邊的人也都喜歡自己;女人其實不想傷害男人,必要時還會出手相助。

4. 男人無視於女人的拒絕而繼續接近女人,女人只好把話講得決斷,用殘酷的話語(aka 斷指)來證明自己的決心。

5. 男人覺得女人的話太殘酷(aka 斷指),傷了自己的自尊心(aka 驢),所以要報復女人。

 

這也讓我聯想到社會上的各種從眾壓力,例如少數族群服膺主流社會久了想要做自己,就會被批評他們的特異行為(aka 斷指)破壞社會倫常(aka 驢);或是「我們教會的人都那麼好那麼關心你,你怎麼可以堅持提告還要鬧離婚」。

 

Colin Farrell從百思不解的鬱悶到仇恨攻心的賭氣式復仇,極成功地演繹了主角「庸俗的良善」,和Brendan Gleeson(居然是穆敵教授!)的固執絕決與Barry Keoghan的聒噪惱人但內心善良形成強烈對比;恭喜三位演員都入圍奧斯卡獎。

 

真正的友好與良善應該奠基在相互尊重上,而不是要求對方必須「遵守」自己認定的模式;不過要如何讓對方理解這點,則是溝通的藝術了。不只是人際關係,我想國族與信仰之間也是如此吧。
 

#伊尼舍林的女妖 #TheBansheesOfInisherin #ColinFarrell #BrendanGleeson #BarryKeoghan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olemn 的頭像
    solemn

    solemn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