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大家坐著、墨鏡和戶外

 

#藥命俱樂部
#DallasBuyersClub
#MatthewMcConaughey #JaredLeto
#防雷線下有一點雷

 

藥命俱樂部(Dallas Buyers Club)

 

讓人聯想到《BPM》,都是在那個愛滋尚無有效治療方式的年代,感染者用性命與政府、藥廠以及死神搏鬥的真實故事。少了《BPM》團體戰的熱情、激進與磨合,《藥命俱樂部》在個人層面的描繪依然精采;Matthew McConaughey的突破性演出固然精彩,Jared Leto的優雅身段更教人難忘,兩人拿下奧斯卡獎並不令人意外。多年後愛滋早已不再是絕症,然而社會對於愛滋及愛滋感染者的認知,是否有跟上醫藥科學的腳步呢?

 

====================================
我是防雷線,又補完一部奧斯卡得獎片啦~
====================================

 

當時雞尾酒療法尚未研發,唯一的合法治療方式是AZT的臨床試驗,但當時使用的有效劑量副作用強到難以忍受。感染者的生命流逝猝不及防,政府與藥廠的腳步卻慢如牛車,甚至還會阻礙他們尋求任何可能幫助他們延續生命的治療方式,只因為那些治療方式「尚未獲得核准」。誠然藥廠經營需要利潤,政府在一般情況下也需要嚴謹審核藥物,待臨床試驗收集到足夠證據後才能將藥物上市,以把關民眾用藥健康。但在疫情肆虐的特殊情況下,政府及藥廠毫無作為,感染者社群走私非法藥物,或像《BPM》當中的激烈抗爭,出發點都是為了生存;不合時宜的法規有比人民的生存更重要嗎?

 

主角Ron前後的態度轉變,是本片的一大看點。從得知感染時的否認、憤怒與消極,到閱讀專業文獻、四處奔走尋求治療藥物的求生意志,是強大意志力和生命力的展現;而從歧視同志、滿口髒話的傳統異男,到可以和同志共事,甚至主動為了同志打抱不平,則要歸功於和Rayon的相處。Rayon的跨性別+感染者身分在當時肯定吃了不少苦頭,然而他的優雅、堅定與溫柔實在令人印象深刻,也教人心疼;兩個角色塑造和演員表現都相當亮眼。

 

當時使用的AZT劑量,之後被證實劑量過高反而對人有害;原本被醫師宣稱只能活一個月的Ron,實際上活了好幾年,幫助眾多感染者取得藥物延長性命。事後來看這些對錯顯而易見,但在當時的感染者卻被僵化的制度給綁得死死的,求助無門。後來的恩慈療法、加速審核等設計,都是為了預防類似事件再度發生。不過這也再次證實,重大法規改革時常都在人命的逝去之後發生啊。(遙望彭婉如、葉永鋕、畢安生QQ)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olemn 的頭像
    solemn

    solemn

    sole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