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天上再見 (Au revoir là-haut)
#有小雷
#但不會有大雷
#好啦前兩點應該算是沒雷
1.
在嗅覺障礙被認證的晚上,當然要去看電影啊。(關聯性在哪?)而且這是本年度第一次進戲院,才三個禮拜沒發現就有種久違的懷念感,坐在戲院看電影真的好享受喔。QQ
2.
我沒看<與神同行>和<幸福路上>,倒是看了好像沒什麼人在討論的<天上再見>。看冷門片就是有觀眾很少的好處,大概不到30個人吧,可以任意選擇能伸直腳的座位好開心。
3.
我很少特別挑選哪個國家的電影,但一路看來好幾部法國電影真的都很對我的胃口耶。開頭的長鏡頭從小狗奔跑帶到戰壕,從疲累的士兵們帶到房間裡的中尉;緊接著一連串的劇情開展以及戰爭場面,讓觀眾著實繃緊了神經(連視神經都繃得很緊)。我沒有很喜歡戰爭戲,但開頭這一段真的拍得極好,戰爭場面華麗而流暢,緊湊而有懸疑感,再加上博戴勒的舉動,讓觀眾一開始就把情緒完全投射在角色身上,急著想知道劇情會怎麼發展。
4.
看完開頭會以為接下來要很認真地講一個復仇的故事,但其實沒有!後面主角為了生活、為了生存,居然開始從事各種有的沒有的勾當,只是之後剛好再扣回復仇的主題;一切都很符合法國給人的隨性感啊。(刻板印象的部分…)
5.
這部戲著墨比較深的是戰後法國的社會現象,以及各角色的處境和處世態度。整部戲的基調並不是喜劇,但隨處都可以流露出一種法式荒謬;包含事件的發生、各角色面對事件的反應、以及他們最終的下場,都會讓觀眾覺得荒謬,但又覺得對啊現實就是這麼荒謬。
6.
本片也忠實呈現一戰後法國社會階層的強烈差距,例如愛德華家的豪宅 vs. 主角戰後的破舊小屋,奢華的上流晚宴 vs. 潦倒的殘疾士兵;都形成強烈的對比。電影選用的色彩似乎也有意呈現這種差距,大部分的畫面都是以土黃色及黑色做為主色調,然而一旦拍到上流階級(例如愛德華家或愛德華家外面街道),畫面頓時出現各種鮮豔的色彩。
7.
本片許多鏡頭角度及拍攝手法都十分特別,開頭的長鏡頭當然是其一,最後進到房間裡的那顆鏡頭很有趣;我也很喜歡愛德華用了嗎啡後的回憶/幻覺呈現方式。另外也有不少畫面是藉由鏡像來呈現,例如愛德華看到自己,例如博戴勒的性愛片段。很多法國電影都把性愛拍得像是喝水般自然的事情,這部片難得沒有太多性愛部分,但明明性愛部分這麼少卻還要拍出女性胸部,就讓人覺得啊這果然是法國電影。(刻板印象的部分…)
8.
還記得電影<BPM>的男主角,那個在人生最後階段榨出自己每一滴生命精華的Sean嗎?在本片中戲分極重的愛德華也是由同一個演員Nahuel Pérez Biscayart所飾演,我去看這部戲有一半原因是為了他(另一半原因是我喜歡華山光點以及這個觀影時段),他的氣質一直讓我聯想到Xavier Dolan,包括瘦小的身材,還有充滿靈性的眼睛都是。他真的好適合這種在苦難中把自己的生命與才華揮灑綻放到極致的角色,雖然片中大部分時間裡他的臉都被遮住有點可惜,但他在一張張怪異卻精美絕倫的面具下,還是用眼神和肢體精采詮釋了這個角色的恣意與糾結。
9.
戲裡各種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也處理得十分有趣,包括兩個主角間相互扶持過程中的矛盾衝突,阿爾伯特與未婚妻的重逢以及突如其來的愛情,愛德華姊姊的婚姻觀等。本片也有處理到親情的部分,並不煽情也不灑狗血,但這種淡然的和解或許才比較真實吧。而且在和解過後,BANG!又給觀眾來個法式荒謬大轉折;真的果然是法國電影啊。(刻板印象的部分…)
10.
可以想見原著小說應該滿好看的。另外如果看過電影,建議可以去看PTT Movie板的心得感想,每一篇都寫得比我的感想好上100倍,每篇真的都很厲害。
#像我就只會把所有事情都推給法式荒謬
#懶人式影評寫法真的好方便
#就像什麼食物冠上法式日式義式就會變厲害
#義式魯肉飯
#日式貢丸湯
#法式白開水
#有小雷
#但不會有大雷
#好啦前兩點應該算是沒雷
1.
在嗅覺障礙被認證的晚上,當然要去看電影啊。(關聯性在
2.
我沒看<與神同行>和<幸福路上>,倒是看了好像沒什麼
3.
我很少特別挑選哪個國家的電影,但一路看來好幾部法國電
4.
看完開頭會以為接下來要很認真地講一個復仇的故事,但其
5.
這部戲著墨比較深的是戰後法國的社會現象,以及各角色的
6.
本片也忠實呈現一戰後法國社會階層的強烈差距,例如愛德
7.
本片許多鏡頭角度及拍攝手法都十分特別,開頭的長鏡頭當
8.
還記得電影<BPM>的男主角,那個在人生最後階段榨出
9.
戲裡各種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也處理得十分有趣,包括兩
10.
可以想見原著小說應該滿好看的。另外如果看過電影,建議
#像我就只會把所有事情都推給法式荒謬
#懶人式影評寫法真的好方便
#就像什麼食物冠上法式日式義式就會變厲害
#義式魯肉飯
#日式貢丸湯
#法式白開水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