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網路世代崛起的年代。
20幾、30幾歲的人幾乎都會使用網路,
40歲以上的重度網路使用者也大有人在。
網路所帶來的改變不僅是查查地圖或玩玩遊戲,
而是改變了他們接收資訊的來源。
他們對於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的依賴度大幅降低,
與其接收那些經過加工處理過的新聞,
不如自己上網尋找答案。
網路上的資訊難道不會有錯嗎?
當然會有。
過時的新聞,錯誤的資訊,摻有立場的評論,移花接木的圖片,斷章取義的影片,
這些東西在網路上從來都沒少過。
不過傳統媒體一樣充斥著這些東西,
所以透過上網,當他們對接收到的資訊有疑惑時,
至少他們有比較多的管道及方向去尋找答案,
當然這也考驗著他們判斷真偽的能力。
近年來的社運街頭抗爭活動就和網路有很大的關係。
過去的紅衫軍倒扁運動由於符合主流媒體的立場,
因此在主流媒體推波助瀾之下,上街頭的不乏年長的民眾以及全家福。
不過最近的洪仲丘案凱道靜坐以及反服貿攻佔立院,
都是由網路串連所開始的,
因此這些抗爭人士最大的共通點不是黨派、年齡或立場,
而是他們都是網路使用者,他們得到消息的來源主要都來自網路。
網路世代對於資訊的透明化要求度相當高,
因此對於國防布的「完全沒有畫面」和服貿給人黑箱作業的感覺自然難以接受,
就算事情本身可能是好的,或是政府承諾它是好的,
但只要讓他們覺得不夠透明化,他們就無法接受。
不管主政者是國民黨是民進黨還是金光黨,
只要他們覺得無法接受到一個程度,他們就會群起抗爭。
反服貿的人真的佔所有台灣民眾的半數以上嗎?我不知道,
但在網路世代(或網路族群)裡,我相信是超過半數的。
這些人各自的理念都不相同,
有人是純粹反黑箱,有人是反對條文本身,
有人是反對沒有監督制度,有人是反中;
而反中的原因又包含了中國不民主、沒有經濟自由、長期欺壓台灣等。
這些反服貿的人真正都了解服貿嗎?當然不是。
這些反服貿的人真正都了解他們在做什麼嗎?當然不是。
無論反方和正方一定都有很了解狀況的人,也一定都有狀況外的人,
但是絕對沒有「正方都是白癡」或「反方都是暴民」這種事情。
你當然可以說他們又沒有真正代表半數的台灣人民,
當然可以說他們佔領立法院和行政院根本是違法亂紀,
當然可以說這已經嚴重影響社會秩序,當然該用非常手段。
不過對他們而言,他們心目中所認定的民主與自由,
是遠比眼前的社會安定重要很多的。
要怎麼跟他們溝通呢?
你可以跟他們討論民主和自由的真諦,
你可以跟他們討論服貿的前因後果,
你可以跟他們討論服貿條文的實質利弊,
你可以跟他們討論台灣經濟的困境以及適當的解決方案,
當然他們不一定都會聽(任何群體裡都會有理性和不理性的人),
不過裡面一定也有些人願意溝通和思考,願意參與討論的。
然而如果你在進行溝通前,就已經抱持著「反正他們都是暴民」
「他們都是被搧動的」「他們都是唯恐天下不亂」的態度,
那以上的溝通都真的沒有用了。
溝通的前提本來就在於要先理解對方的想法,
如果主政者始終抱持著上述的態度,
那就算服貿是對的,服貿是對台灣有利的,
但你不但永遠無法說服反對者,
而且只會把更多原本沒有立場的人也推得離你更遠,
推向你眼中所謂的「暴民」那一邊。
你可以覺得這些人怎麼這麼白癡,但事實就是這樣。
你可以用優勢的警力把他們驅離,但還是會有下一次抗爭以及下下次的抗爭。
你可以把陳為廷和林飛帆都抓起來,但下一個陳為廷、下一個林飛帆還是會再出現。
你可以宣布戒嚴,但你無法管控這些人的想法。
你可以試圖封鎖網路言論,但你有辦法做到像中國大陸那樣嗎?
就算你有辦法,中國大陸的網民還是有辦法在夾縫中求生存的。
你或許會對這種現象感到極度不滿,
但沒有人能阻止這種趨勢。
而且隨著時間過去,網路族群不會消失,
只會愈來愈擴大,愈來愈主流。
如果你無法用他們的想法去理解他們,
只是用固有的觀念套在他們身上,
那他們的心將永遠無法被收服,
被認為是亂象的這些情況只會愈演愈烈,終究無法收拾。
- Mar 28 Fri 2014 12:05
網路世代的崛起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